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选出错误的一项( ) (1分)
A.这首词上阙叙事,描写了出猎时的壮观场面。下阙抒情,表达自己希望报国守边的愿望。
B.这首词词调铿锵有力,造成一种粗犷、高远的氛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豪放之作。
C.这首词善用典故,词人以孙权和魏尚自比,表达出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D.末句运用比喻。“天狼”指造成宋朝边患的西域和辽国。
9.这首词刻画出词人怎样的形象?(1分)
8.D 9.老当益壮、乐观豪放的英雄形象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分)
11.(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2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
10.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11.(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0.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2分)
11.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10.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11.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1)词人笔下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3分)
。
(2)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
(1)词人梦回南国,抓住江山、芦花、孤舟、明月、笛声等景物,描绘了江南清秋凄寒的景色。(3分)(2)词中既有“千里江山”的苍凉空旷,又有“芦花深处”的细微,但无论大景与小景,皆一片清冷;而芦花深处的孤舟、冷月寒笛,更添寂寞清冷的氛围。词人借景抒情,抒写出自己囚居生活的孤寂难堪之感。(结合具体词句1分,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画堂春》(北宋·秦观),完成9-11题。(8分)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
9.这是一幅春归图。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句中的景象。(2分)
10.请说说“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中包含的物候现象并简要说“杜鹃”这一物象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4分)
11.体会“恨”字所包含的情感。(2分)
9.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郎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
10.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即将到来。杏花谢了,杜鹃鸟的啼叫仿佛是在召唤春天,这是四季的更替。杜鹃鸟在诗歌中常常是悲哀、凄凉的代名词。
11.诗人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①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③,观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春晚,即晚春,暮春时节。②杜宇,杜鹃,总在春末时候叫,叫声似“不如归去”。③故山犹自不堪听,意思是即便在故乡,听到这杜鹃的鸣声也够难受的。
(1)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故山犹自不堪听,观半世、飘然羁旅!”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晚连江风雨”这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略
(2)交代了季节和具体的环境;为整首诗渲染了落寞、凄迷的氛围(没有第一点,答到第二点的意思即得分)。
(3)因为长年远离家乡,感慨漂泊无依的怅惘孤寂之情。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本首词的作者是 ,朝代 (2分)
10、 “燕然未勒”在这里的意思是 (1分)
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集中表现了 感情。(2分)
9、范仲淹 宋 10、用典故表达功业未成的意思
11、集中表现了将士们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悲伤之情。
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作者在词的上片描写打猎的威武场面,用“ ”一字笼罩全文,豪兴勃发,气势恢宏,下片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用上片提到的“ ”衬"狂",更表现出作者的万丈雄心从未消失的英雄本色。(2分)
7. 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上片“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中“卷”字,突显太守率领的队伍,千骑奔腾,腾空越野,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国家。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6.(2分)狂 老
7.(2分) C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第8—10小题。(8分)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选出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 )(3分)
A.上片写晴,下片写雨,场景变化但过渡自然。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C.“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写出了夏雨乍起,作者的焦急和无奈。
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10. 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2分)
8.C 9.从嗅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捕捉夏天景物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10. 蝉鸣、鹊啼、蛙叫、人声。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