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
时光易逝,青春难葆,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的,但在消逝的同时还会有美好事物的再现,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似曾相识的变化。
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州。
坐中客,翠羽帔①,紫绮裘。素娥②无赖③,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樽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注释】①帔:即披肩。②素娥:月亮。③无赖:犹无奈,无可奈何。
6.这首词的作者是苏辙。其中“水调歌头”是__________,“徐州中秋”是__________,词的格律要求非常严格。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离别一何久( ) ②去年东武今夕( )
③明月不胜愁( ) ④但恐同王粲( )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词牌名 题目
7.①多么 ②夜晚 ③承受 ④只
8.表达了苏辙、苏轼兄弟不愿分别的依依难舍之情,同时劝说苏轼早日退隐,实践相约“早退”的约定。
阅读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词,回答问题。(4分)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指关外。帐: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聒碎:搅碎。
7.上片“山一程,水一程”中,“一程”又“一程”叠用,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8.从词的下片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2分)渲染身离故乡之远以及行军之难。
8.(2分)表达了怀念故园、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阅读(5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描写了 的壮观场面,体现观猎场面宏大的一个词是 。请写出词中其中一处用典的词句 。(3分)
(2)“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细想感情?(2分)
(1)出猎;倾城;三个典故: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任写其一(3分,每空1分)
(2)表达了词人渴望报效朝廷,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2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选出错误的一项( ) (1分)
A.这首词上阙叙事,描写了出猎时的壮观场面。下阙抒情,表达自己希望报国守边的愿望。
B.这首词词调铿锵有力,造成一种粗犷、高远的氛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豪放之作。
C.这首词善用典故,词人以孙权和魏尚自比,表达出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D.末句运用比喻。“天狼”指造成宋朝边患的西域和辽国。
9.这首词刻画出词人怎样的形象?(1分)
8.D 9.老当益壮、乐观豪放的英雄形象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分)
11.(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2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
10.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11.(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0.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2分)
11.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10.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11.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1)词人笔下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3分)
。
(2)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
(1)词人梦回南国,抓住江山、芦花、孤舟、明月、笛声等景物,描绘了江南清秋凄寒的景色。(3分)(2)词中既有“千里江山”的苍凉空旷,又有“芦花深处”的细微,但无论大景与小景,皆一片清冷;而芦花深处的孤舟、冷月寒笛,更添寂寞清冷的氛围。词人借景抒情,抒写出自己囚居生活的孤寂难堪之感。(结合具体词句1分,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画堂春》(北宋·秦观),完成9-11题。(8分)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
9.这是一幅春归图。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句中的景象。(2分)
10.请说说“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中包含的物候现象并简要说“杜鹃”这一物象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4分)
11.体会“恨”字所包含的情感。(2分)
9.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郎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
10.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即将到来。杏花谢了,杜鹃鸟的啼叫仿佛是在召唤春天,这是四季的更替。杜鹃鸟在诗歌中常常是悲哀、凄凉的代名词。
11.诗人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①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③,观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春晚,即晚春,暮春时节。②杜宇,杜鹃,总在春末时候叫,叫声似“不如归去”。③故山犹自不堪听,意思是即便在故乡,听到这杜鹃的鸣声也够难受的。
(1)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故山犹自不堪听,观半世、飘然羁旅!”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晚连江风雨”这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略
(2)交代了季节和具体的环境;为整首诗渲染了落寞、凄迷的氛围(没有第一点,答到第二点的意思即得分)。
(3)因为长年远离家乡,感慨漂泊无依的怅惘孤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