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

时光易逝,青春难葆,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的,但在消逝的同时还会有美好事物的再现,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似曾相识的变化。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9-10题。(5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

【注释】【1】此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苏轼病愈后与名医庞安常同游蕲水清泉寺时,看到溪水西流,见景生情,有感而作。【2】白发唱黄鸡:喻指人生易老,时光不待人。

9.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致?(2分)

答:

10.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9.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景致:溪边兰草的嫩芽浅浅地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沙路,一尘不染。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2分)

10. 运用了描写(写景)、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法,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和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变得年轻?你看门前的溪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不要再发出哀叹时光流逝这样的感概了。(3分)(意思对即可)

江城子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1、词的上阙“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写了暮春村野的环境,请发挥想象把该词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2、词的末尾三句用“只有”二字陡转,回到眼前,表达了什么意思?这三句与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为望月抒情,但所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析。(2分)

答:

词的上阙“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写了暮春村野的环境,请发挥想象把该词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答:杏花村馆的酒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清清的流水,静静地淌着。花,已经谢了,春风吹过,卷起阵阵残红。(2分)

2、词的末尾三句用“只有”二字陡转,回到眼前,表达了什么意思?这三句与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为望月抒情,但所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析。(2分)

答:往事虽然美好,但已成过去,现在人隔千里关山,只有皎洁的月光,照着你也照着我。

苏词以旷达的态度,自我安慰并安慰对方,带有祝愿的意味,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谢词侧重诉说离情,表达了人不能相见,徒然共照同一月亮的惆怅、无奈的心情。

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州。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樽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注释】①帔:即披肩。②素娥:月亮。③无赖:犹无奈,无可奈何。

6.这首词的作者是苏辙。其中“水调歌头”是__________,“徐州中秋”是__________,词的格律要求非常严格。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离别久( ) ②去年东武今( )

③明月不愁( ) ④恐同王粲( )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词牌名 题目

7.①多么 ②夜晚 ③承受 ④只

8.表达了苏辙、苏轼兄弟不愿分别的依依难舍之情,同时劝说苏轼早日退隐,实践相约“早退”的约定。

阅读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词,回答问题。(4分)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指关外。帐: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聒碎:搅碎。

7.上片“山一程,水一程”中,“一程”又“一程”叠用,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8.从词的下片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2分)渲染身离故乡之远以及行军之难。

8.(2分)表达了怀念故园、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阅读(5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描写了 的壮观场面,体现观猎场面宏大的一个词是 。请写出词中其中一处用典的词句 。(3分)

(2)“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细想感情?(2分)

(1)出猎;倾城;三个典故: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任写其一(3分,每空1分)

   (2)表达了词人渴望报效朝廷,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2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选出错误的一项( ) (1分)

A.这首词上阙叙事,描写了出猎时的壮观场面。下阙抒情,表达自己希望报国守边的愿望。

B.这首词词调铿锵有力,造成一种粗犷、高远的氛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豪放之作。

C.这首词善用典故,词人以孙权和魏尚自比,表达出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D.末句运用比喻。“天狼”指造成宋朝边患的西域和辽国。

9.这首词刻画出词人怎样的形象?(1分)

8.D  9.老当益壮、乐观豪放的英雄形象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分)

11.(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2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

10.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11.(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0.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2分)

11.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10.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11.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