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pú sà 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3、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0题。(4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哪个字点明了秋天边塞风景的特点?揭示本词主旨的是哪句?(2分)

1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分)

9、异。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分)

10、描绘出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2分)

古诗词鉴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正面揭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表现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阅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24~26题(6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4. 词的小序的作用是 。(1分)

25. 对词赏析有误的是( )(3分)

A. 上片写词人把酒问青天,萌发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 下片写词人望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的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的相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 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6. 词人以词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请你为你所思念的亲人写一段话表明自己的心声(不超过60字)(2分)

24. 词的小序的作用是  点明时间和写作缘由  。(1分)

25. 对词赏析有误的是( B )(3分)

26. 词人以词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请你为你所思念的亲人写一段话表明自己的心声(不超过60字)(2分)

   (言之有理即可)  

请对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

时光易逝,青春难葆,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的,但在消逝的同时还会有美好事物的再现,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似曾相识的变化。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9-10题。(5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

【注释】【1】此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苏轼病愈后与名医庞安常同游蕲水清泉寺时,看到溪水西流,见景生情,有感而作。【2】白发唱黄鸡:喻指人生易老,时光不待人。

9.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致?(2分)

答:

10.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9.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景致:溪边兰草的嫩芽浅浅地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沙路,一尘不染。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2分)

10. 运用了描写(写景)、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法,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和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变得年轻?你看门前的溪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不要再发出哀叹时光流逝这样的感概了。(3分)(意思对即可)

江城子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1、词的上阙“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写了暮春村野的环境,请发挥想象把该词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2、词的末尾三句用“只有”二字陡转,回到眼前,表达了什么意思?这三句与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为望月抒情,但所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析。(2分)

答:

词的上阙“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写了暮春村野的环境,请发挥想象把该词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答:杏花村馆的酒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清清的流水,静静地淌着。花,已经谢了,春风吹过,卷起阵阵残红。(2分)

2、词的末尾三句用“只有”二字陡转,回到眼前,表达了什么意思?这三句与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为望月抒情,但所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析。(2分)

答:往事虽然美好,但已成过去,现在人隔千里关山,只有皎洁的月光,照着你也照着我。

苏词以旷达的态度,自我安慰并安慰对方,带有祝愿的意味,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谢词侧重诉说离情,表达了人不能相见,徒然共照同一月亮的惆怅、无奈的心情。

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州。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樽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注释】①帔:即披肩。②素娥:月亮。③无赖:犹无奈,无可奈何。

6.这首词的作者是苏辙。其中“水调歌头”是__________,“徐州中秋”是__________,词的格律要求非常严格。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离别久( ) ②去年东武今( )

③明月不愁( ) ④恐同王粲( )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词牌名 题目

7.①多么 ②夜晚 ③承受 ④只

8.表达了苏辙、苏轼兄弟不愿分别的依依难舍之情,同时劝说苏轼早日退隐,实践相约“早退”的约定。

阅读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词,回答问题。(4分)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指关外。帐: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聒碎:搅碎。

7.上片“山一程,水一程”中,“一程”又“一程”叠用,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8.从词的下片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2分)渲染身离故乡之远以及行军之难。

8.(2分)表达了怀念故园、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