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7——18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17.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2分,意同即可)

18.C (2分)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20—22题。(6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作者在词中表明自己英武的词句是“____________ ”;词的下阕中有承上作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1.本词中多处运用典故,请写出一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句“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1分)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1分) 21.亲射虎,看孙郎(或: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或:射天狼)(2分) 22.苏轼在结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2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词,完成8~10题。(6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抒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分)

9、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10.试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进行赏析。(2分)

8..上阕  边塞秋色   下阕  思乡之情   (2分)    9.D  (2分)

10.试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进行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塞下”点名了地点,上片写景,开首一句便包含两层意思,塞下已自荒凉,秋来更见萧瑟。雁尚无留意,人留更出于不得已,这使首句的意思更加深一层。(2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句中“强”读作 ,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词的题目。

B. 反复、对比和对偶是本词采用的修辞方法,也是本词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

C. 上阕有两组因果关系:前一句“爱上层楼”是果,后一句“爱上层楼”是因。

D. 上阕的“愁”是少不更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的“愁”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愁。

7.qiǎnɡ   勉强地(或“硬要”)

8.B

(2010·云南省昆明市,7,2分)品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在这首词中的作用。

1、时间上是上阙"长烟落日"的延续。2、借景抒情  写出戍边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2010·湖北省十堰市,(一),3分)古诗文阅读

(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词的上片 , 两句从嗅觉和听觉上表现了乡村的景物特征,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气氛,表达了诗人丰收喜悦的心情。(1分)

(2)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波澜变幻,骤雨将至时"路转""忽见"的描写,既衬托出词人 ,又表现了 。(2分)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2)看到临近旧屋时的欢心,沉浸在夏夜美景中忘记路途远近的入迷状态。

(2010湖南省长沙市,四,18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文后各题。(共18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韶裘,千骑卷平同。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1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13.(2分,每空l分)词牌名             题目

14.(3分)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意思相近即可)

四川眉山2011

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1分)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 ,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2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2)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表面 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四川内江2011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