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后面问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者说这是一首“壮词”,但全篇是雄壮激昂吗?有没有另外一种意味呢?(2分)

除了壮,还有悲,从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来看,有壮志难酬的悲愤。评分:2分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一词,完成(1)-(2)小题。(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通过对军旅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慨。上阙(划波浪线处)描绘了军中生活的情景,除了看剑,还有什么?请找出。(2分)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战斗场面。(3分)

(1)闻角、分炙、奏乐、点兵。

(2)将军骑着战马似传说中的的卢一样飞快,弓箭穿流的声音似霹雳一样。

(或者)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9~10题。(4分)

望江南

苏轼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②〔壕〕指护城河。③〔寒食〕古时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两日(亦有于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谓之寒食节。寒食与清明相连,是旧俗扫墓之时。④〔咨嗟(zī jiē)〕叹息声。⑤〔故国〕指故乡,亦可理解为故都。⑥〔新火〕寒食禁火,节后再举火称新火。⑦〔新茶〕指寒食前采制的茶。

9.《望江南》又名《忆江南》、《江南好》,原是单调,五句二十七字,此为双调。那么它的上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请作简要赏析。(2分)

9.【点拨】一般情况,中考考词都是短小精悍、两片的,上片写景、写事,下片议论、抒情。做这样的题目,上片应回答清楚在什么地点、时间、什么情况下的景或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或议论了怎样的问题。

【答案】示例:登临所见之景象(1分);思乡的落寞心绪(1分)。

10.【点拨】要抓住题干中的“情”“景”来答题,找出词中描写了哪些景或写了哪些事,然后发挥想象,想象词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再体会词表达的感情、酿造的氛围。最后,把这些用文字一一表达出来。

【答案】示例:这首词描绘了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炽烈的思乡之情,然而,作者却能“诗酒趁年华”,道出了作者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之人。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4—25题。(共4分)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作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4.这词首融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2分)

2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 答:

24.梦幻(梦境、理想)(1分)现实(1分)

25.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阅读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上元:即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三五夜:阴历每月十五夜。  ③尘随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此处反用其意。 ④山城:指密州。 ⑤社:农村节日祭神之所。当时的密州,因连年蝗旱,民不聊生,村民常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7.和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类似的两句是:(1分)

8.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景象。(2分)

9.细读全词,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7.(1)(1分)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写全给分)

8.(2)(2分) 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没有(1分),只有云垂旷野,雪意浓浓(1分)。(能抓住景物,描绘密州元宵节的清冷,语句连贯即可)

9.(3)(3分)对比手法(1分),表达作者在密州的孤独寂寞之情(1分),抒发了词人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1分)。(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2——23题。(4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2分)

23.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构思方面简要分析)(2分)

22.(2分)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

23.(2分)示例:思想内容上:作品情感曲折变化,作者对人生别离的思考,激起各类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成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情怀乐观、豁达。

艺术构思上:结构精巧,想象奇特。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天上人间虚实并述,以自然的深远澄净映衬自己胸怀的超脱开朗,并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代的马致远,“天净沙”是_________。(2分)

9.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夕 阳 西 下,断 肠 人 在 天 涯。

10.“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温馨的景象,联系全曲,谈谈作者为何这样写。(3分)

8. 元    曲牌名

9. 夕 阳/ 西 下,断 肠 人/ 在 天 涯。

10.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蝶恋花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这首词主要围绕一个“ ”字展开。(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上片“伫倚”句写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

B.上片“草色”句以西风、衰草、夕阳烘托出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

C. 下片“拟把”句写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

D.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

7.愁(2分)        8.D(2分)

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破阵子 辛弃疾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辛弃疾写这首词寄给陈亮,既是对好友不得志表示慰解,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B:“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意思是“弹奏”,这个词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诗句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紧张激烈。 D:这首词借剑寄意,表现抗金救国的主题,即是壮词又是悲歌,基调愤激。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