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5.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 下阕:
26.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25.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2分,意同即可)
26.C(2分)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后面各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该词上下两阙都没有用到含“壮”的词语,却处处让人感受到“壮”的味道,请你选取一处,作简要赏析。(4分)
点兵出征、飞驰敌阵——壮观而激烈 雄壮
统一国家、名垂青史——雄心壮志
欣赏古诗,完成后面各题。(3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1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勾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 “狂”字是这首词的词眼,贯穿全篇。它集中体现了词人的外在形象,高度概括了词人的内在感情。(2)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又表现了作者期盼重获朝廷重用的(愿望)。
阅读下面的古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描绘的是什么生活?具体写了哪些情景?(每一情景的概括限两字)(2分)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描绘的是军旅生活。具体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军中生活情景。(2)、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报国无门的愤慨。
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一词,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学习了《唐雎不辱使命》后,你认为秦王和唐雎各是个怎样的人?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3分)
8、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9.秦王是一个贪得无厌、阴险狡诈,骄横狂暴、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封建统治者。
唐雎是一个从容镇定,有胆有识,具有凛然正气,不畏强暴的谋臣。蔺相如:完璧归赵。诸葛亮:舌战群儒。晏子:出使到楚国使得楚王自取其辱。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后面问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者说这是一首“壮词”,但全篇是雄壮激昂吗?有没有另外一种意味呢?(2分)
除了壮,还有悲,从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来看,有壮志难酬的悲愤。评分:2分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一词,完成(1)-(2)小题。(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通过对军旅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慨。上阙(划波浪线处)描绘了军中生活的情景,除了看剑,还有什么?请找出。(2分)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战斗场面。(3分)
(1)闻角、分炙、奏乐、点兵。
(2)将军骑着战马似传说中的的卢一样飞快,弓箭穿流的声音似霹雳一样。
(或者)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9~10题。(4分)
望江南
苏轼
超然台作①。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③后,酒醒却咨嗟④。休对故人思故国⑤,且将新火⑥试新茶⑦。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②〔壕〕指护城河。③〔寒食〕古时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两日(亦有于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谓之寒食节。寒食与清明相连,是旧俗扫墓之时。④〔咨嗟(zī jiē)〕叹息声。⑤〔故国〕指故乡,亦可理解为故都。⑥〔新火〕寒食禁火,节后再举火称新火。⑦〔新茶〕指寒食前采制的茶。
9.《望江南》又名《忆江南》、《江南好》,原是单调,五句二十七字,此为双调。那么它的上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请作简要赏析。(2分)
9.【点拨】一般情况,中考考词都是短小精悍、两片的,上片写景、写事,下片议论、抒情。做这样的题目,上片应回答清楚在什么地点、时间、什么情况下的景或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或议论了怎样的问题。
【答案】示例:登临所见之景象(1分);思乡的落寞心绪(1分)。
10.【点拨】要抓住题干中的“情”“景”来答题,找出词中描写了哪些景或写了哪些事,然后发挥想象,想象词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再体会词表达的感情、酿造的氛围。最后,把这些用文字一一表达出来。
【答案】示例:这首词描绘了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炽烈的思乡之情,然而,作者却能“诗酒趁年华”,道出了作者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之人。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4—25题。(共4分)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作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4.这词首融 与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2分)
2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4.梦幻(梦境、理想)(1分)现实(1分)
25.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阅读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③。
寂寞山城④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⑤。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上元:即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三五夜:阴历每月十五夜。 ③尘随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此处反用其意。 ④山城:指密州。 ⑤社:农村节日祭神之所。当时的密州,因连年蝗旱,民不聊生,村民常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7.和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类似的两句是:(1分)
8.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景象。(2分)
9.细读全词,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7.(1)(1分)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写全给分)
8.(2)(2分) 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没有(1分),只有云垂旷野,雪意浓浓(1分)。(能抓住景物,描绘密州元宵节的清冷,语句连贯即可)
9.(3)(3分)对比手法(1分),表达作者在密州的孤独寂寞之情(1分),抒发了词人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1分)。(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