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4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2分)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2分)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1)又恐 何似 (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3分)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亡:此处读作“wú”。
8.“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1分)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8.(1分)顽皮,可爱 9.(2分)B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10-11题。(4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0.词的上片划线句子每句写一件事,即: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 和 。(2分)
11、“可怜白发生!”一句是词人赋的壮词吗?为什么? (2分)
10、(2分)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和在秋天沙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11、(2分)这句话也是壮词,只是它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完成(1)—(2)题(5分)
齐安郡后池绝句(唐)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1)读“夏莺千啭弄蔷薇”一句时,你会如何处理节拍?请用“/”标明。(2分)
(2)划线句子意境悠远。请把此句展现的画面生动地描绘出来。(3分)
(1)(2分)要点与评分:以下两种方式都可得分,其他不得分。
夏莺/千啭/弄蔷薇”或夏莺/千啭/弄/蔷薇
(2)(3分)要点与评分:抓住“微雨”,“红衣”。动词“看”“浴”等。2分,语言表达1分。
如: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后池)整天没有一个人来观赏。只有那池塘里的鸳鸯相看两不厌。它们扑打着池水,好像在清洗身上的红色衣裳。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共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写的《 破阵子》 是赋壮词?( 3 分)
答: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答:
7、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极勇猛雄健;从感情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赋壮词。
8、抒发了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情感,(1分)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清平乐 (6分)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9、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 ,“清平乐”是 名。(2分)
10、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_____ 之情。(2分)
11、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2分)
答:
9、(2分)宋代 词牌
10、(2分)初夏 惜春(既然“春”已“归”“去”当应处“夏初”之时,且与“蔷薇”花开的物候相合。全词中作者处处表现出对“春”的留恋,不愿“春”归去,还想“唤取归来同住”,将意思凝炼当为“惜春”二字最好)
11、(2分)略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下面的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3、用简明的语言填空。(2分)
词的上阕写 ,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写 , 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24、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23、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向朝廷请战(或报国情)。
24、C(2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5.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 下阕:
26.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25.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2分,意同即可)
26.C(2分)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后面各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该词上下两阙都没有用到含“壮”的词语,却处处让人感受到“壮”的味道,请你选取一处,作简要赏析。(4分)
点兵出征、飞驰敌阵——壮观而激烈 雄壮
统一国家、名垂青史——雄心壮志
欣赏古诗,完成后面各题。(3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1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勾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 “狂”字是这首词的词眼,贯穿全篇。它集中体现了词人的外在形象,高度概括了词人的内在感情。(2)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又表现了作者期盼重获朝廷重用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