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共5分)

山坡羊 憧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1.请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中“聚”和“怒”的妙处。(3分)

2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

21.运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1分)“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1分)

22. 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受苦难。此句表达出作者忧民的情怀。(大意对即可,一句1分,共2分)

阅读李煜的《虞美人》,完成下题 。(7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这首词是词人被软禁两年后所作,也是李后主的绝笔。

1、找出本首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词句。(1分)

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中“不堪”一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历来是词中名句,请加以赏析。(3分)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对故国的怀念;对往事的愧悔;对__的痛心。意思相近即可

(3)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比喻1分,分析2分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1~22题。(共4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2.、(1)从内容(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2)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3)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为了更加了解小令、中调、长调在字数上的相关规定,燕燕依照语文老师的推荐,到图书馆借阅《草堂诗余》这本书来当参考。请问燕燕应该往哪一类的书架上去找,才能找到这本书? ( )(3分)

A: 近体诗 B: 词 C: 曲 D: 新诗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7、28题。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27.从全词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片重在 ,下片重在 。(2分)

28.词中哪一句既暗示暮春节令,又描绘了宁静、祥和、美好的乡村景色?试作简要赏析。(3分)

27.写景 叙事28.“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可见其观察之细微,体物之真切。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这首词,完成7、8题。(4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壮词”属豪放、壮美的作品。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从作品题材、思想感情或语言风格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解释。

8.联系以下南宋文人武将的诗句,探究作者为何有“可怜白发生”的感叹。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

7.示例: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表明诗人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8.示例: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无门,只能在沉醉后梦回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意近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1题。(6分)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①晚秋,天气初肃②。千里澄江似练③,翠峰如簇④。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⑤斜矗。彩舟云淡,星河⑥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①故国:故都,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市)。②初肃:开始出现肃杀之气。③练:白绸。④簇(cù):聚集、簇拥。⑤酒旗:又称酒帘。酒店前挂的作为标志的布帘。⑥星河:银河、天河,此处借指长江。

9.上阕写景,通过“澄江”、“翠峰”、 、“彩舟”、“鹭起”等景,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金陵晚秋图。下阕 ,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 的奢侈生活。(2分)

10.由词中画线句,你能联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

1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征帆”“酒旗”怀古 繁华竞逐(2分)10.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分) 11.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作者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2分)

沁园春 雪 (12分)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加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2分)

A:夸张、 排比、 比喻 B:夸张、 比喻、 拟人 C:比喻、 对偶、 拟人 D:比喻、 夸张、 借代 2、这首词上下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2分) A.记叙、抒情B.描写、抒情C.描写、议论D.说明、议论 3、“望”和“惜”各贯穿到词中的哪一句?( )(2分) A.长城内外 秦皇汉武B.原驰蜡象 成吉思汗 C.大河上下 唐宗宋祖D.欲与天公誓比高 只识弯弓射大雕 4、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5、《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2分)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6、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对下面这首宋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A:词的上阕写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格,下阕写梅花的困难处境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不争宠遨媚,坚贞自守的思想感情 C:作者的写作目的只是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对它的同情 D: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喻,拟人,对偶修辞,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

诗歌阅读,完成15--16题。(8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5.该词是______驻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_,下阕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力雄健,感情浓郁。(4分)
1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表现了塞外景致怎样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83496f6664b167.gif]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