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浣溪沙》一词,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3.全词思绪是围绕“ ”字来抒写的;被称为“天然奇偶”的词句是:

2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为晏殊的名篇之一。全词抒写了悼惜春残花落,好景不长的愁怀,又暗寓了相思离别之情。

B. “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意思是天气、亭台都与去年一样,暗含着物是人非,时光不再。

C. 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突出了独享歌筵之乐得意之情,“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D. 这首词词小而充满深远哲思,全词前后片浑然一体,契合无间,语言清丽,音调谐婉。

23. 独;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分,一空1分)24.C(2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天狼”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以“狂”字统领全词,表现了词人举止、神态之“狂”。

B.“锦帽”等两句描绘出猎时的雄壮场面,烘托词人豪迈气概。

C.“酒酣”等三句刻画了作者怀才不遇,借酒消愁的愤懑委屈。

D.全词抒发词人渴望为国效力边疆、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

7.西夏(2分)     8.C(2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江城子”是这首词的 ,“密州出猎”是 。(2分)

10、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蕴涵的情感。(4分)

[d40d5f3d8b0bc2b3.jpg]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句中的“天下事”指什么?(1分)

②.标题上的“赋壮词”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请结合词来分析。(3分)

①(1分)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②(3分)①从题材上看:写的是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角声和塞外曲,分牛肉、沙场点兵,这种种情境都是勇猛雄健的。

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答: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

 C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词的上阕描写了 的壮观场面;下阕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2分)

1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答:

12、密州出猎(出城打猎、狩猎、出猎);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

13、这是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表达了渴望被朝廷重用的情感。(2分)运用典故,使表达更加委婉含蓄。(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3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2.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1分)

13.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2分)

12.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把握诗歌的主旨思想。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答案:选择“聚”与“怒”皆可。请分别看两个示例:

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共5分)

山坡羊 憧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1.请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中“聚”和“怒”的妙处。(3分)

2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

21.运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1分)“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1分)

22. 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受苦难。此句表达出作者忧民的情怀。(大意对即可,一句1分,共2分)

阅读李煜的《虞美人》,完成下题 。(7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这首词是词人被软禁两年后所作,也是李后主的绝笔。

1、找出本首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词句。(1分)

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中“不堪”一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历来是词中名句,请加以赏析。(3分)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对故国的怀念;对往事的愧悔;对__的痛心。意思相近即可

(3)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比喻1分,分析2分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1~22题。(共4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2.、(1)从内容(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2)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3)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