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层楼”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
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侧重回忆作者“少年”时的“愁”,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而今”的“愁”。
B.、上片中“不识”描绘了年轻时的纯真无知,下片中“识尽”概括了作者艰辛的历程。
C.、词的上片作者把不谙世事的闲愁当作了愁,词的下片作者感慨“欲说还休”的愁绪。
D.、词的上片作者的情绪悲壮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哀婉凄绝,全词形成鲜明对比。
7、高楼(2分) 8、D(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词中的“麾下”是指 (2分)
8.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词中大量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战争生活的喜爱之情。
B.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与前面抒发的豪情壮志形成了强烈的落差。
C.本词与“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样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D. 本词与陆游的《诉衷情》一样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愤慨、无奈之情。
7.部下 8. A
阅读《浣溪沙》一词,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3.全词思绪是围绕“ ”字来抒写的;被称为“天然奇偶”的词句是:
。
2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为晏殊的名篇之一。全词抒写了悼惜春残花落,好景不长的愁怀,又暗寓了相思离别之情。
B. “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意思是天气、亭台都与去年一样,暗含着物是人非,时光不再。
C. 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突出了独享歌筵之乐得意之情,“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D. 这首词词小而充满深远哲思,全词前后片浑然一体,契合无间,语言清丽,音调谐婉。
23. 独;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分,一空1分)24.C(2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天狼”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以“狂”字统领全词,表现了词人举止、神态之“狂”。
B.“锦帽”等两句描绘出猎时的雄壮场面,烘托词人豪迈气概。
C.“酒酣”等三句刻画了作者怀才不遇,借酒消愁的愤懑委屈。
D.全词抒发词人渴望为国效力边疆、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
7.西夏(2分) 8.C(2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江城子”是这首词的 ,“密州出猎”是 。(2分)
10、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蕴涵的情感。(4分)
[d40d5f3d8b0bc2b3.jpg]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句中的“天下事”指什么?(1分)
②.标题上的“赋壮词”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请结合词来分析。(3分)
①(1分)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②(3分)①从题材上看:写的是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角声和塞外曲,分牛肉、沙场点兵,这种种情境都是勇猛雄健的。
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答: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
C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词的上阕描写了 的壮观场面;下阕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2分)
1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答:
12、密州出猎(出城打猎、狩猎、出猎);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
13、这是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表达了渴望被朝廷重用的情感。(2分)运用典故,使表达更加委婉含蓄。(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3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2.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1分)
13.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2分)
12.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把握诗歌的主旨思想。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答案:选择“聚”与“怒”皆可。请分别看两个示例:
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共5分)
山坡羊 憧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1.请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中“聚”和“怒”的妙处。(3分)
2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
21.运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1分)“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1分)
22. 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受苦难。此句表达出作者忧民的情怀。(大意对即可,一句1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