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破阵子”是这首词的题目,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的抗金壮志。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末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遗憾。

十一、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八、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4分)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分)(1)(2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2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四、 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5—7题。(6分)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些:语气词。②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卖。]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 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2分)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2分)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2、破、鸣、点。(答对一个给1分)

3、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其它相同意思的答案,均给分)

阅读《水调歌头》,完成7—8题。(5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横线上补全内容。(2分)

8.下面咏月的诗句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一项( ),为什么?(3分)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E.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理由:

[17ce88e75f0abc38.jpg]

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回答8—9题。(4分)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2分)

9.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2分)

[89fa1d0b396f377b.jpg]

浣溪沙

苏 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

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熏,

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耦耕:这里指词人与农民一起耕作。②光:指桑麻叶面光亮。③使君:苏轼自称。

14.词中加点字“泼”用得好,请加以赏析。(3分)

14.(3分)“泼”字形象地写出了雨后阳光下的桑麻叶面光亮,像泼了水一样,/突出了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辛弃疾的一首词,完成21、22两题。(共4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作者为什么称这首词为“壮词”?请从选材或语言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分析。(2分)

21.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一点1分,共2分) 

22.示例1:选取军营生活场景,看剑、听角、分炙、点兵,都表现出一种勇猛、雄健的气势。示例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句中“分”“翻”两个动词,豪迈热烈,动感十足;“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马快弓响,峻急明快;语言风格壮丽而不纤巧。(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2分)

诗词赏析。(3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⑴词的上片重在描写  之景,下片集中抒发  之情。(1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2分)

⑴塞下秋天奇异   征人思乡爱国(1分,每空0.5分)  

⑵写出了守边将士因思乡的苦闷和功业未建而寒夜难眠潸然泪下的情形,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2分)

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完成11-12题。(4分)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1.从全词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片重在 ,下片重在 。(2分)

12.词中哪一句既暗示暮春节令,又描绘了宁静、祥和、美好的乡村景色?试作简要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写景 叙事(2分)

12.“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可见其观察之细微,体物之真切。(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