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7—18题。(4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7.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和“怒”生动形象,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17忧虑国计民生(对人民苦难深切同情)。18.“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分别从视觉和听觉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甲】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7.试比较“无言独上西楼”、“小园香径独徘徊”两句中的“独”字所表达的情感异同。(2分)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都是千古名句,试选择一句简析他们好在哪里。(3分)
我选择的诗句是 ,它好在
。
7.同:都表达了孤寂伤感之情
异:甲文表达了诗人的__的哀思;乙文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8.“无可那和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将自然现象和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丝缕来比喻愁思,形象的写出了愁思繁多和难以解开,表达了作者心头无可解脱的__哀思。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⑴词的上片重在描写 之景,下片集中抒发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2分)
答:
15.⑴塞下秋天奇异,征人思乡爱国(2分) ⑵写出了守边将士因思乡的苦闷和功业未建而寒夜难眠潸然泪下的情形,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2分)
(关键词“苦闷”“ 壮志难酬”“ 思乡忧国”要提及,否则扣1分)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①花残,斜阳却照阑干②。双燕欲归时节,银屏③昨夜微寒。
【注释】①紫薇:花名,凌霄花的别名。朱槿,花名,即扶桑。②阑干:横斜的样子。③银屏:镶银或银色的屏风,借指华美的居室。
6、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主人公在 时节淡淡的哀愁。作者没有正面写情,读来却使人品味到句句寓情、字字含愁。词的上片写主人公睹景醉卧,下片则通过 、 、 等景物表达了浓重的愁苦、孤独之情。
6、金秋(秋季) 残花 斜阳 双燕 (“银屏”是借代,且写的是“昨夜”,故不应在答案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8.“路转溪头忽见”中的“见”,应读哪个音,并说说它的意思。(3分)
(1)A.jiàn B.xiàn( )
(2)“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19.用侧面烘托手法来写丰收喜悦的诗句是:(4分)
20、“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中的“忽见”表现了作者先_____ 后________的心情。(4分)
21.从全词看,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18.(1)B (2)出现
1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0.焦急 惊喜
21.抒发了热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回答16——19题(11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6. 这首词所写的时令是“晚春”,从词中哪一句看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词中原语句填写〉 (2分)
17.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19.请自选角度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3分)
16. 花已尽
17.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18. 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19. 例: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对下面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这首词上阕写景,绘出了边塞风光的荒凉。尤其是“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三个意象更渲染出了一种凄清荒凉的意境。 B:下阕是抒情,既饱含爱国的激情,又怀有浓重的相思,抒发了内心复杂而矛盾的心情,感情的基调苍凉而悲壮,却也不失豪放慷慨。 C:这首小令开了边塞词的先声,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模式。 D: “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还没有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还乡是无从谈起的。此句引用东汉大将军窦宪的典故,含蓄地表明将士们为国建功的理想。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0.这首小令是李煜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其感情基调如何?( 2 分)
21.请自选角度对词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2 分)
20.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__哀思。其感情基调是凄婉的。(2分)21.示例: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2分)
(甲)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乙)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0.甲乙两首诗都写到了月亮,是比较这一意象在两首诗的中异同。(2分)
11.甲乙两诗画线句都是写愁的名句,请任选一句赏析。(2分)
10.两首诗中月亮都能引起词人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__之恨,但甲诗中的月亮是残月,渲染孤寂凄凉的气氛,乙诗中的月亮是明月,用美景更能衬托词人悲伤的心情。
11.示例:选择乙诗,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__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化抽象为具象,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 _____________,以一个“ ”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2分)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边塞秋景 异(每空1分,满分2分)
(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各1分,满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