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题型例说
1.诗意理解
例1 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异”统领的景物有:
例2对《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鸣、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
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
科.网]
例3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面描绘
例4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例5 结合上片内容,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词展现的画面。
4.综合评价
例6 对下列诗句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分明就是一幅画,诗中有画的构图: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河流点染于大漠;有画的线条:纵的烟、横的河、圆的落日;有画的色彩:黄的沙、青灰的烟、橘红的夕阳、白的河水,实乃“诗中有画”。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其独特的想象和主观感受,以春天之梨花喻边塞之飞雪,比喻新颖,不仅把雪的洁白与鲜润揭示了出来,也给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温暖的感觉。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了塞下秋天天气之“异”──极其寒冷,如同“胡天八月即飞雪”,表现塞下秋景与中原秋景的不同,连大雁也过早地飞离衡阳。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中,作者将游子沦落之情寄托于九种看似孤立的景物之中,用有形之物来表现无形之情,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新题演练
1.试分析评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人对宋代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词提出了否定的评价,说作为主帅不在其作品中抒发慷慨激昂之情,却去写塞外凄凉愁苦的景象与思归之心,是不好的。你怎么看这种评价?
3.读下面这首小诗,联系《渔家傲》和《岳阳楼记》,说说你对范仲淹的认识。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__里。
参考答案:例1:雁去衡阳、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例2:D
2.情感体味[来源:学.
例3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对家乡(亲人)的眷念之情。答题解析:如何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我们在前面的例题中已有概括。这是一首边塞题材的词,边塞诗的主旨大多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与思念家乡的愁绪。
例4.5. 答题解析: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展开联想、生动描绘是关键。答案语言应该是描述性的,词句应该有感染力,切忌直接翻译。
参考答案: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例6 参考答案:C 答题解析:这道综合题的特点有三:一是涉及篇目多,二是考查的诗句均为写景名句,三是都着眼于赏析评点。选项C中,“衡阳雁去”不是“大雁也过早地飞离衡阳”,而是大雁南飞,去了衡阳。
新题演练:1.参考答案:
守边将士想念着千万里之外的家乡亲人,但抗敌大业尚未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塞军人的内心情感,真实合理。 2.示例:这种评价是不恰当的。作为主帅,范仲淹在其作品中可以抒发“慷慨激昂之情”,而这首《渔家傲》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的情感,也没有错。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是很自然的。更何况,这首词也抒写了作者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体现。 3.示例: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是一位有古仁人之心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又是威震西夏的名将,担负抵御西夏之任达四年之久,被称为“胸中有数万甲兵”。从这首小诗来看,他不像其他人只关心鲈鱼的美味,他关心的是渔人在__里的辛劳和艰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共5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①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②下阕中划线的句子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赏析。(3分)
[d8b7318a482281b5.jpg]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15、“独倚望江楼”中的“独”好在哪里? 。(2分)
16、“肠断白苹洲”的意思是 (2分)
15、写出了妇人的孤单、寂寞。
16、痛苦失望之情(怅失与无奈,说不出的幽怨)。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习题。(8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4分)
(2)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4分)
(1)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浣溪沙 晏殊 2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3.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 之情,可以从 等词语中看出。(2分)
伤春感时 无可奈何 、 徘徊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7—18题。(4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7.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和“怒”生动形象,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17忧虑国计民生(对人民苦难深切同情)。18.“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分别从视觉和听觉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甲】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7.试比较“无言独上西楼”、“小园香径独徘徊”两句中的“独”字所表达的情感异同。(2分)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都是千古名句,试选择一句简析他们好在哪里。(3分)
我选择的诗句是 ,它好在
。
7.同:都表达了孤寂伤感之情
异:甲文表达了诗人的__的哀思;乙文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8.“无可那和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将自然现象和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丝缕来比喻愁思,形象的写出了愁思繁多和难以解开,表达了作者心头无可解脱的__哀思。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⑴词的上片重在描写 之景,下片集中抒发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2分)
答:
15.⑴塞下秋天奇异,征人思乡爱国(2分) ⑵写出了守边将士因思乡的苦闷和功业未建而寒夜难眠潸然泪下的情形,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2分)
(关键词“苦闷”“ 壮志难酬”“ 思乡忧国”要提及,否则扣1分)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①花残,斜阳却照阑干②。双燕欲归时节,银屏③昨夜微寒。
【注释】①紫薇:花名,凌霄花的别名。朱槿,花名,即扶桑。②阑干:横斜的样子。③银屏:镶银或银色的屏风,借指华美的居室。
6、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主人公在 时节淡淡的哀愁。作者没有正面写情,读来却使人品味到句句寓情、字字含愁。词的上片写主人公睹景醉卧,下片则通过 、 、 等景物表达了浓重的愁苦、孤独之情。
6、金秋(秋季) 残花 斜阳 双燕 (“银屏”是借代,且写的是“昨夜”,故不应在答案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8.“路转溪头忽见”中的“见”,应读哪个音,并说说它的意思。(3分)
(1)A.jiàn B.xiàn( )
(2)“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19.用侧面烘托手法来写丰收喜悦的诗句是:(4分)
20、“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中的“忽见”表现了作者先_____ 后________的心情。(4分)
21.从全词看,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18.(1)B (2)出现
1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0.焦急 惊喜
21.抒发了热爱农村生活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