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6、文中运用了哪些对比,请试着找出,并体会其作用。(2分)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个名句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6.(1)“来”与“去”,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新”与“旧”,新词与旧景对比,抒发了作者的怅惘情思。
7.一切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必然消逝,但是,仍然会有美好事物出现.
点 绛 唇 李清照 蹴①罢秋千,起来慵整②纤纤手。 露浓花瘦③,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④,袜刬⑤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①蹴(cù):踩,踏。这里指荡(秋千)。②慵整:懒洋洋的收拾。③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④见有人来:一作“见客人来”。 ⑤袜刬(chǎn):即划袜。未穿鞋子,只穿着袜子行走。 7.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B:“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秋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C:“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由于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D:“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写出了少女对这位客人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 8.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上片词人不写少女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B.整个上片以动写静,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 C.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少女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 D.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2分)
10.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9.物是人非 10.C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1—22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
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2.作者为什么称这首词为“壮词”?请从语言角度加以赏析。(2分)
21.(2分)(1)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2)壮志难酬的悲愤 (每点1分,共2分)
22.(2分)示例: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中“分”“翻”两个动词,动感强烈,有力的烘托出一种紧张的气氛和豪迈的气概。(言之成理即可。2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识尽”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写“少年”,下片写“而今”,用过去衬托现在。
B.上片写“不识愁”,下片写“识尽愁”,体现作者情感变化。
C.上片“爱上层楼”与下片“欲说还休”,在结构上彼此呼应。
D.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下片“却道天凉好个秋”,愁绪得以排解。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7. (2分)尝够,深深懂得。
8. (2分)D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9、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作者 (季节、时间)的生活和心情。
10、词中“ , ”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成,是深受后人赞赏的名句。
9.春天黄昏
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____”和“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对比。(2分)
8.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7.不识愁 识尽愁 少年 而今 (2分)
8.C (2分)
【解析:写年轻时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和谙练世故后报国无门故意避谈的哀愁。】
诉衷情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沙场秋点兵”,“沙场”即 (2分)
7.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诉衷情》只有正标题,《破阵子》还有一个副标题。
B.“梦断”、“梦回”两句都是回顾驰骋疆场的军旅生涯。
C.前者为“觅封侯”,后者为“赢得生前身后名”,全是为个人博取功名。
D.“泪空流”、“可怜白发生”两句,抒发的都是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
6.战场
7.D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1.自选角度赏析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分)
2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示例:语句揭示了戍边将士们的矛盾心理:他们思念万里之遥的家乡,却归乡无计,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报效国家的目的,所以能用浊酒排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们对成就功业的向往。(2分,言之成理即可)
22.抒发了作者对将士们戍边难归的无奈、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2分)
古诗词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4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的表达效果。(2分)
(2) “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感情?(2分)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 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