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书籍的习惯。

A:爱护 B:爱惜

他十分()时间,一分钟也不让它白白地浪费掉。

A:爱护 B:爱惜

他为()国家财产光荣地献出了生命。

A:爱护 B:爱惜 C:保护

宋江为什么能当上梁山泊农民革命队伍的领袖呢?下列原因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有济急扶困、排难解纷的才能。 B: 他对农民革命运动有一定的功绩。 C: 他器重和爱惜人才。 D: 他性格上的软弱性。

武则天称帝时,著名文学家骆斌王曾写檄文讨伐她。武则天见檄文写得有文采,就对大臣说:“有如此人才不用,这是宰相的过错啊!”由这件事可以看出武则天( )

A:爱惜人才 B:喜欢文学 C:诿过于宰相 D:喜欢人指责她的缺点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______公共财物,不要随便损坏。 ②我一直把他送到车站,分手时我祝他一帆风顺,旅途______。 ③这次选出的委员_____了各个方面的代表,对此,社会各界普遍感到满意。

A:珍惜 平安 包含 B:爱惜 平安 包括 C:爱惜 安全 包含 D:珍惜 安全 包括

他主持政务以后,频繁更换丞相,破格选用人才,形成“外朝”和相对应的“中朝”(“内朝”)。他即位后,还下诏策试贤良,让中央和地方上荐举人才。他在位期间,该朝代出现强盛局面。他就是

A:秦始皇 B: 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史载:“贞观十四年……尝召三品以上,赐宴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书,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竞。散骑常侍刘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称洎登床,罪当死,请付法。太宗笑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竟不加罪。”这件事从本质上说明了

A:唐太宗爱惜人才虚怀若谷 B:封建皇权的绝对权威 C:皇家礼仪的繁文冗节 D:贞观年间激烈的宫廷斗争

史载:“贞观十四年……尝召三品以上,赐宴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书,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竞。散骑常侍刘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称洎登床,罪当死,请付法。太宗笑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竟不加罪。”这件事从本质上说明了 ( )

A:唐太宗爱惜人才虚怀若谷 B:封建皇权的绝对权威 C:皇家礼仪的繁文冗节 D:贞观年间激烈的宫廷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教之”,即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人才。“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取之”,即发现、选拔人才。“任之”,即任用人才。任用之道,关键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德。

材料二 陕西宁州通判邓绾曾经“举进士,为礼部第一”,对王安石以及他主持的变法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赏识,被提拔进朝廷做官,在京的同乡骂他无耻,他却毫不在乎地说:“笑骂从汝,好官我自为之’?。……吕惠卿才华横溢,有非凡的政治能力。王安石十分器重他,对他有“卵翼之恩,父师之义”,朝中之事无论巨细都和他商量,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期间力荐吕惠卿任参知政事,而吕惠卿却落井下石,以达到阻止他复相之目的。王安石还朝后,吕惠卿居然把王安石写给他的私信呈给了皇上,信中曾有“无使上知”(不要让皇上知道)字样,犯了欺君之嫌,于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永远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以上材料摘编自武玉环《王安石变法失败错在用人》

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归纳王安石人才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王安石是怎样实行他的人才观。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

(3)据上述材料与问题,谈谈你在人才方面的认识。

(1)特点:全面、系统(涉及到人才培养、激励和约束、选取、使用的全过程);提出养用结合,从财礼法三方面鼓励和约束人才;强调德才兼备。(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实行:改革科举、改组太学、修订教材,培养改革人才。

(2)第一层次:看法一:朱熹的看法是正确的。王安石确实存在用人不当等弊端,任用了一些有才无德之人,导致变法的失败。

看法二:朱熹的看法是错误的,朱熹抹杀了改革的功绩,把北宋的灭亡原因归结为变法的“祸乱”,不符合历史事实。

第二层次:朱熹的看法有一定依据。王安石确实存在用人不当等弊端,从而导致变法的失败。但这仅是改革的局部失误。而朱熹则攻击变法“群奸肆虐,流毒四海”,把北宋的灭亡原因归结为变法的祸乱,从而从根本上全盘否定变法,显然有失公允。

(3)用人不当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用人是否得当关系到国家与改革事业的成败;人才的选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防止元德的野心家掌握国家的大权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观点也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