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4.“羌管悠悠霜满地”中的“霜满地”有什么意蕴?(2分)
13. 答案: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或:“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一个角度1分,共2分)
14. 答案:写出了边地夜景的凄清悲凉;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暗示时间是“长烟落日”的延续。(答出任意2点得2分,若只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得1分;共2分)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6分)
(1)(3分)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1分)、物是人非之感(1分) 和孤独寂寞之情(1分)。
(2)(3分)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①,丛兰浥②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③。
【注释】①袂(mèi):衣袖。②浥:沾湿。③颦:皱眉。
1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画线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3分)
13.(3分)表达了诗人惜春、伤春之情。(1分)/运用拟人手法(不直接写人惜春,却从春恋人着笔),赋予“春”“杨柳”“丛兰”以人的动作、情态,婉转传情。(2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②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①博山:今江西广丰县西南。王氏庵:姓王人家的破旧小草庵(茅屋)。②归来:指作者淳熙八年冬弹劾落职归隐。
13.这首词中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可怜白发生”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 (1分)
14.结合全词内容,说说作者在词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3分)
▲
13.归来华发苍颜
14.作者在词中流露出身居荒村陋室(处在恶劣环境中)的凄凉孤寂之感,表达了词人虽弹劾落职归隐,但仍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的鲜明的爱国热情。(意对即可)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0.这首词从字数来看,属于 。(1分)
11. 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之情。 (2分)
12. 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3分)
10、 小令
11、初夏 惜春 (既然“春”已“归”“去”当应处“夏初”之时,且与“蔷薇”花开的物候相合。全词中作者处处表现出对“春”的留恋,不愿“春”归去,还想“唤取归来同住”,将意思凝炼当为“惜春”二字最好)
12.(1)拟人(或比拟); (2)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
(1)这首词的上阕写景,给我们勾画了_____ ▲ ___、_____ ▲ ___ 、暮雨子规几幅细小的画面,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春光。
(2)这首词的下阕由景生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分)(1)(2分)兰芽浸溪 、沙路无泥 (2)(2分)抒发了作者豁达乐观、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情怀。
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即可给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6分)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甲、乙两首诗词都写秋,试分别说说两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9.“一切景语皆情语”,从甲、乙两首诗词中画线句中任选一处,从“景”和“情”的角度,作些描写和赏析。(4分)
8.(2分)甲:表达了作者慨叹功业未成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乙表达了作者对深秋山林美好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9.(4分)甲: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乙: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歌颂了对秋天山林生机勃勃景象的喜爱之情。
下面对《梦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对《相见欢》(李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 D:“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是一番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清平乐 (义渡中学 刁恩秋)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0.这首词从字数来看,属于 。(1分)
11. 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之情。 (2分)
12. 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3分)
10、 小令
11、初夏 惜春 (既然“春”已“归”“去”当应处“夏初”之时,且与“蔷薇”花开的物候相合。全词中作者处处表现出对“春”的留恋,不愿“春”归去,还想“唤取归来同住”,将意思凝炼当为“惜春”二字最好)
12.(1)拟人(或比拟);
(2)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