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7分)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7、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8、全词八句,只有后两句才点出有人夜行,这两句对全词起什么作用?(2分)


9、“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夏夜风光?反映了夜行人什么心情?(3分)

7、夏天,由半夜鸣蝉,听取蛙声看出。
8、“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其间,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
9、“惊鹊"和"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其实怎样的夏夜风光自己翻译下句子就行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笼罩出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靖康之难后,作者朱敦儒南渡,作此词。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倩:请。

17. 词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8.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7. 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18.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__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前或后,答一半,意思对即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 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 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1—22题。(4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

2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 (2分)了却:完成。可怜:可叹。

22.(2分)⑵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4.“羌管悠悠霜满地”中的“霜满地”有什么意蕴?(2分)

13. 答案: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或:“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一个角度1分,共2分)

14. 答案:写出了边地夜景的凄清悲凉;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暗示时间是“长烟落日”的延续。(答出任意2点得2分,若只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得1分;共2分)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6分)

   (1)(3分)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1分)、物是人非之感(1分)    和孤独寂寞之情(1分)。

(2)(3分)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①,丛兰浥②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③。

【注释】①袂(mèi):衣袖。②浥:沾湿。③颦:皱眉。

1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画线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3分)


13.(3分)表达了诗人惜春、伤春之情。(1分)/运用拟人手法(不直接写人惜春,却从春恋人着笔),赋予“春”“杨柳”“丛兰”以人的动作、情态,婉转传情。(2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①博山:今江西广丰县西南。王氏庵:姓王人家的破旧小草庵(茅屋)。②归来:指作者淳熙八年冬弹劾落职归隐。

13.这首词中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可怜白发生”意思相近的一句是(1分)

14.结合全词内容,说说作者在词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3分)

13.归来华发苍颜

14.作者在词中流露出身居荒村陋室(处在恶劣环境中)的凄凉孤寂之感,表达了词人虽弹劾落职归隐,但仍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的鲜明的爱国热情。(意对即可)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0.这首词从字数来看,属于 。(1分)

11. 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之情。 (2分)

12. 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3分)

10、  小令    

11、初夏  惜春   (既然“春”已“归”“去”当应处“夏初”之时,且与“蔷薇”花开的物候相合。全词中作者处处表现出对“春”的留恋,不愿“春”归去,还想“唤取归来同住”,将意思凝炼当为“惜春”二字最好)

12.(1)拟人(或比拟); (2)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

(1)这首词的上阕写景,给我们勾画了_____ ___、_____ ___ 、暮雨子规几幅细小的画面,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春光。

(2)这首词的下阕由景生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分)(1)(2分)兰芽浸溪 、沙路无泥  (2)(2分)抒发了作者豁达乐观、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情怀。

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即可给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