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范仲淹《渔家傲》,完成下列问题(3分)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⑴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表现的画面。(2分)
⑵下阕表现了守边将士异常复杂的心态,你能对这种心态作简要的分析吗?(1分)
如:(1)傍晚时分,四面传来边塞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在层峦叠峰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2分)(意对即可)
⑵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壮志难酬,有家难归)(1分)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2.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来源:学科网]
13.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分)
12. (2)繁茂,生机盎然
13. (3)对当年淸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www^.zzst@#%ep.c&om]
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本词上阕描写边塞 ,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 的艺术风格。
24.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23.(2分)荒凉的秋景 苍凉悲壮(每空1分,意对即可) 24.(2分)B
阅读下《渔家傲•秋思》,回答 6—7题。(共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2分)
(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分)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2)(2分)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壮”语贯穿始终。 B: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D: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4分)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②眠似听朝鸡③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④。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④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起首二句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 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 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尘”即实指“尘土”。 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骑 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D:“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二句,衬托自己已老,而今只贪 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幻梦。 8.关于这首词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描写了隐居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困 窘,表达了一种伤怀之感。 B.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C.作者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足见其“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 D.全词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4分)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②眠似听朝鸡③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④。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④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起首二句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
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
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尘”即实指“尘土”。
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骑
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D.“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二句,衬托自己已老,而今只贪
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幻梦。
8.关于这首词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描写了隐居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困
窘,表达了一种伤怀之感。
B.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C.作者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足见其“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
D.全词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古诗阅读(4分)7. B(比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2分)8. D(2分)
古诗词鉴赏 8.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 B:“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此时此地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居所偏僻安静,因而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战争连连,家信显得格外宝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深深牵挂和强烈思念。
诗词鉴赏。 (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4分)
答:①倦梳头,泪先流;(2分)②又多又重。(2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
6.(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 7.(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