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注释】①紫薇:花名,凌霄花的别名。朱槿,花名,即扶桑。②阑干:横斜的样子。③银屏:镶银或银色的屏风,借指华美的居室。

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主人公在 时节淡淡的哀愁。作者没有正面写情,读来却使人品味到句句寓情、字字含愁。词的上片写主人公睹景醉卧,下片则通过残花、斜阳、

等景物表达了浓重的 之情。

金秋(秋季),双燕(“银屏”是借代,且写的是“昨夜”,故不应在答案中),愁苦、孤独(意对即可)

浣溪沙(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融合全篇的作用是什么?

答: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之情。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0.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2分)

                                      

1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3分)

10、蝉鸣、鹊啼、蛙叫、人声。一方面渲染了丰收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2分)

11、从嗅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捕捉夏天景物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3~4题。(共5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0-21题。(共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分)

2.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示例: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意思对即可。) 2.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意恩对即可。一点l分,共2分)

阅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这首词融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6.词中描绘了对昔日浴血沙场、报国杀敌等岁月的回忆。如

等场景,显得雄壮刚健。

7.从季节和地点入手,体会“沙场秋点兵”产生的效果。

8.“可怜白发生”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 梦幻(理想)   现实      6. 吹角连营  分麾下炙  沙场点兵 7.“沙场”视野开阔;“秋”既点明季节,也为出征渲染了悲壮肃杀的气氛8.从回忆回到现实,词的格调由雄壮到悲壮,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9.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1.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2.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3.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军中的号角从四面八方响起,令人悲伤,抬眼望去,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矗立,城门紧紧地闭着。4.运用对比手法,句中“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句雄浑有力。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是:( )

A: 燕然未勒归无计 B:沙场秋点兵 C: 亲射虎,看孙郎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共6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6.“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

答:

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

答:

8.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6.(1分)“中原地区”或“中原”或 “中原大地“或”中国“。

7.(2分)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

8.(3分)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对下面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只是写出了梧桐深院的清冷秋景。 C:“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