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出发,判断研究因素与非传染性疾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必要的条件不包括()。

A:联系的时间顺序 B:联系的强度 C:联系的特异性 D:联系的可重复性 E:联系的合理性关联的特异性:指特定的暴露总是与特定的疾病相联系,这一条件原是针对传染性疾病而提出的,对于多病因的非传染性疾病,则是非必须的条件之一。

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A:矜——鳏 B:歌——謌 C:辟——避 D:昏——婚

“昏”和“婚”这两个字的关系是:()

A:昏是婚的简化字 B:昏是婚的古字 C:昏是婚的假借字 D:两个不同的字

沧浪亭假山西,临潭大石上镌刻俞樾篆书“()”两字,可谓画龙点晴之笔,点出了水的气象。

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 )( 本题2.0分)

A:说——悦 B:矜——鳏 C:歌——謌 D:昏——婚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5分)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 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环境迷蒙冷清的特点。(1分)

9.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诗歌第二句写事,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三、四两句化用典故,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

D.《后庭花》被后世称为__之音,诗人用此鞭挞商女的荒唐无知,醉生梦死。

8.(1分)“笼”

9.(2分)D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同时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B:这首小令的前三句,共写了九种事物,每个事物前分别冠以修饰语,使各个事物带上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一个统一体。 C:“夕阳西下”一句点出了特定时间,同时“夕阳”照应了上文的“昏”字。 D:这首小令采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上文的写景都是为最后一句做铺垫,其中“天涯”一词,为全篇主旨所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秋雨夜眠”是古人写得腻熟的题材。白居易却能开拓意境,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

第一联,诗人出句以“凉冷”点明深秋之夜的特点,照应诗题中“秋”“夜”二字。对句点明人物,“安闲”二字点出“老翁”恬淡寡欲的特点。

第二联,“卧迟”写出老翁夜间难以入睡的特点。老年人瞌睡少,以“卧迟”换得了一夕安睡,“雨夜声”的“睡美”说明他心无所虑,表现出“老翁”闲淡的情怀。同时扣诗题“雨”“眠”二字。

第三联: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成为灰烬,照应老翁的“睡美”。夜已经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

第四联:

全诗紧紧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晓晴”二字说明天已亮,雨已住,与首联、颔联遥相呼应。一“寒”字夹带了老翁“未起”的原因,“满”字则表现出霜叶经一夜风雨被扫得飘零凋落的情景,更加深了寒意。老翁“未起”,语承颈联,又突出了老翁心情清净淡泊的特点。

21.进入静海一中近一年的时间,你在校门口进进出出多次,有哪个特定时间里的特定场景让你记忆深刻,请以“校门口的风景”为标题写一个片段,要求内容积极健康,融入恰当的细节描写。(150字左右)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小道小作文,注意题目要求“校门口的风景”,注意突出“风景”和“校门口”,同时融入“细节描写”。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小作文,也可以看作是命题式扩展语句的题目,注意主题突出,“校门口的风景”,首先地点是“校门口”,“风景”可做两种解释,一是实在的风景,另一个是一个故事,展示人的风貌。注意选好表达方式,前者以描写为主,后者以叙事为主,注意融入细节描写的要求。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