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答:
(2)苏轼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
(1)“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2)不一致,《江城子 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阅读下面古词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位深闺女子的生话状况和心理状态。 B:“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描写了深闺女子精心梳妆和倚楼盼望的孤独情景。 C:“肠断白蘋苹洲”写出了深闺女子因失望回到分别之地“白蘋洲”的痛苦心情。 D:平首词描绘了帆船、落日、江水、小洲等景物,富有画面感。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这首词融人、景、情于一体,景有层次,情有起伏。 B.‘“过尽千帆皆不是”是感情的转折处,体现了深闺女子由希望到失望的相思之苦。 C.“斜晖脉脉水悠悠”与“感时花溅泪”在写法上有异曲向工之妙。 D.这首词风格浓艳精巧,用词精炼传种,绘景色彩明丽。
阅读下面古词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春光好。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的美景。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C.“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 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对春天 的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的词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
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1.绿叶繁茂 红花凋零 (意近即可)
2.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阅读宋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答:
2.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答: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2.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兵士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军营里摆出了将士们享用的牛肉,各种乐器奏响了悲壮粗犷的战歌,显现出军容的整齐、壮观,将士们的情绪高昂,欢欣鼓舞。)意思对即可
3.抒发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意思对即可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在这首词中,作者用了“亲射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典故。
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鬓微霜”着意写自己的年老,表达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豪放的。
1.遣冯唐;射天狼
2. C
阅读下面的宋词
定__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宋元丰五年(1802),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春天。
1.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
答: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景、理、情水__融,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道。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
1.一是风雨中吟啸徐行;二是风雨后斜阳相迎。
2.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淡然面对风雨斜阳的情景,在叙事绘景中含蓄表明了面对人生高低起伏的际遇应泰然处之的人生道理,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坦荡胸怀。
阅读古诗文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阅读《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回答问题。
(1)这首词表现了梅花在 的环境下,仍然保持着 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但意在言外。试作简要分析。
答:
(1)艰难恶劣高洁坚贞
(2)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梅花的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自清、坚贞自守的品格。
古诗词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阅读温庭筠的《pú sà 蛮》一词
小山①重叠②金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④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⑤绣罗襦⑥,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②叠:皱(眉头)。③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④花:簪花。⑤新帖:新鲜的花样子,贴于绸帛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⑥罗襦:丝绸短袄。
(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闺怨B.梳妆C.相思D.送别
(2)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
(3)曾经的经历与该词中主人公的境况有相似之处的诗(词)人是( )
A.李清照B.李贺C.李白D.李绅
(1)D
(2)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