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的品质。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

1.落寞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2.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壮”语贯穿始终。 B: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D: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诗歌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聊”的意思是: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远大志向?

答:

江城子 姑且,略微

古诗词鉴赏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答:

(2)苏轼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

(1)“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2)不一致,《江城子 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阅读下面古词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位深闺女子的生话状况和心理状态。 B:“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描写了深闺女子精心梳妆和倚楼盼望的孤独情景。 C:“肠断白蘋苹洲”写出了深闺女子因失望回到分别之地“白蘋洲”的痛苦心情。 D:平首词描绘了帆船、落日、江水、小洲等景物,富有画面感。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这首词融人、景、情于一体,景有层次,情有起伏。 B.‘“过尽千帆皆不是”是感情的转折处,体现了深闺女子由希望到失望的相思之苦。 C.“斜晖脉脉水悠悠”与“感时花溅泪”在写法上有异曲向工之妙。 D.这首词风格浓艳精巧,用词精炼传种,绘景色彩明丽。

阅读下面古词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春光好。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的美景。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C.“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 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对春天 的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的词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1.绿叶繁茂 红花凋零 (意近即可)

2.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阅读宋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答:

2.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答: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2.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兵士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军营里摆出了将士们享用的牛肉,各种乐器奏响了悲壮粗犷的战歌,显现出军容的整齐、壮观,将士们的情绪高昂,欢欣鼓舞。)意思对即可

3.抒发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意思对即可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在这首词中,作者用了“亲射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典故。

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鬓微霜”着意写自己的年老,表达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豪放的。

1.遣冯唐;射天狼

2. C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