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九年级12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词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自选角度赏析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示例:语句揭示了戍边将士们的矛盾心理:他们思念万里之遥的家乡,却归乡无计,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报效国家的目的,所以能用浊酒排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们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2 、抒发了作者对将士们戍边难归的无奈、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016届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统练)浣溪沙

[宋]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 ①四垂天:天幕四面垂地,水天相接。 ②白发:老翁,这里是作者自指。 ③六幺:唐代有名的歌曲之一。 ④拍:歌的节拍。 ⑤尊:通“樽”。

1、上片“绿杨楼外出秋千”,一个“出”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这幅画面。

2、从词的下片,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示例:绿杨楼外隐隐约约地传来阵阵笑语,忽然,围墙上方出现了一位少女娇美的身影,一忽儿又不见了,喔,原来是少女在荡秋千。

2、示例:⑴我从词人满头白发还插着鲜花,并随着歌曲节拍频频举杯畅饮中,读出了词人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形象特征。    ⑵我从词人看到堤上游人众多,热闹非凡,因而欣喜若狂的情形中,读出了词人与民同乐、乐民之所乐的情怀。    ⑶我从词人“人生何处似尊前”的感慨中,读出了他内心暗藏的失意与苦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试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2.“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两句选择典型形象描写景物,很有特色。试作简要赏析。

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2.诗人选取了早春乡间特有的景物:平冈、细草、黄犊、寒林、暮鸦,由晨到暮,有暖有寒,点染出早春特有的料峭与生机,“鸣”“点”二字,亦声亦画。

3.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对下面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此词是苏轼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境界。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阙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的品质。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

1.落寞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2.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壮”语贯穿始终。 B: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D: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诗歌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聊”的意思是: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远大志向?

答:

江城子 姑且,略微

古诗词鉴赏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答:

(2)苏轼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

(1)“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2)不一致,《江城子 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阅读下面古词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位深闺女子的生话状况和心理状态。 B:“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描写了深闺女子精心梳妆和倚楼盼望的孤独情景。 C:“肠断白蘋苹洲”写出了深闺女子因失望回到分别之地“白蘋洲”的痛苦心情。 D:平首词描绘了帆船、落日、江水、小洲等景物,富有画面感。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这首词融人、景、情于一体,景有层次,情有起伏。 B.‘“过尽千帆皆不是”是感情的转折处,体现了深闺女子由希望到失望的相思之苦。 C.“斜晖脉脉水悠悠”与“感时花溅泪”在写法上有异曲向工之妙。 D.这首词风格浓艳精巧,用词精炼传种,绘景色彩明丽。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