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这首宋词,然后答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全词是如何表现词人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答:

(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2)词人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酹江月•淮城感兴

   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释】作者做该词时,正值元兵灭金后,大举攻宋之际。

(1)词的上片结句是对当政者的棒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2)词的下片结句,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用了比喻修辞。词人将岌岌可危的时局比作形势不妙的棋局,大声疾呼:一盘棋已经走坏了,必须赶快想出挽回败局的招数来。

(2)融情于景。词人面对国势危殆,满怀重整河山的政治抱负,但现实的约束使之不能施展。借“夜深霜露凄冷”的悲凉景象,表达了词人抑郁难耐、愤激满胸的情怀。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1)答: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

(2)答:“ 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偎”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的娇美。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3本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2答案示例:

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3写法:①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②白描 。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③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2)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①陂(bēi)塘:池塘。②飏(yáng):飞扬,飘扬。

1. 填空:这首词随作者的( ) 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 ( ) ( ) 的特点。

2. 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春游(游览)顺序或游踪   色彩明丽    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

2.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3.通过描写农村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给人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表达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 派。

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案:小令  婉约

2.答案示例: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月、高楼雁鸣。

3.答案示例: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

绮罗香•红叶
   王沂孙
  玉杵余丹①,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②一镜晚妆妒。   

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
  【注释】①玉杵余丹:玉杵,是仙人捣药用的,丹即方士炼丹的朱砂。②绣蓉:如锦绣似的芙蓉,即荷花。
  (1)“玉杵余丹,金刀剩彩”两句是怎样描写枫叶的?
  答:
  (2)从修辞的角度,对“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简要分析。
  答:
  (3)这首词所咏之物有什么特点?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

答案.(1)枫叶像仙人杵下余留的丹砂,似宫廷剪花剩下的红绡。两个比喻把枫叶写得美艳而孤单。 
  (2)枫叶上的红色,已经经过几番暮秋凉雨。词人赋予枫叶可以怨啼的感情,用拟人化的手法,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了枫叶的变化。 
  (3)这首咏红叶的词,抒发词人对秋天枫叶的自我感受,赋予红叶幽美、孤寂、凄清的情调,寄寓着词人怜爱、哀婉的情绪。 

【山东省泰安市】阅读《武陵春》一词,完成18-20题。

武陵春①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武陵春,词牌名。②[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③[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④[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是当时的风景区。⑤[拟]打算。⑥[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

18.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

19.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20.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答案】18.A  19.B  20.C

【江苏省苏州市】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7题。

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6.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妆州作》)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答案】5.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

6.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7. D

【湖北省鄂州市】(一)阅读下面的诗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0.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9.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