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8.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19.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18.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19.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 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乡关”的意思是_________。(2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引述了有关黄鹤楼的传说。

B.颔联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描绘了诗人登楼所见江上美景。

D.诗歌抒发了诗人旅途劳顿的愁绪。

7.(2分)故乡    8.(2分)D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注】落落:松高貌。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16.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

17.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阅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一诗,完成题。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邯郸,今属河北。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⑴诗中具体描写诗人过冬至情景的诗句是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⑵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试分析这两组诗句在抒发情感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⑴抱膝灯前影伴身。(1分)抒发了诗人内心孤寂之情。(2分,达意即可)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分)两首诗都采用想象的表现手法,“想得”“不知秋思落谁家”都是虚写的场景;(1分)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思乡怀人之情。(1分)

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浩荡离愁百日斜”中的“离愁”既指诗人离开众多亲友的伤感之情,也指眼见朝廷衰落腐败的伤心之意。 B:“吟鞭东指即天涯”流露了作者挣脱束缚之后的轻松愉快之感。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了作者的心迹:人虽不在朝廷,但仍想着为国效力。 D:这首律诗是近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的言志抒情诗。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的作者是 ,词中提到的“天下事”指的

2.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沙场秋点兵”写的是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下阙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壮怀激烈到黯然伤神,波澜起伏,为大家手笔。

D.全词将现实和梦境形成相对比,现实中的词人壮志难酬,只有无限的愤慨和悲愤。

蝶恋花 密州上元①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②,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③。

寂寞山城④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⑤。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①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苏轼当时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节。②钱塘:指代杭州城。三五夜:每月十五日夜,即元宵节。③意思是杭州气清土润,行马无尘。④山城,指密州。⑤指密州的元宵节,农家举行祭祀活动,祈求好年景。

1.这首词上阕写杭州城上元节 的景象,与下阕写密州上元形成反衬,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密州上元 的氛围。

2.同在密州,《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表达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蝶恋花 密州上元》中,“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流露出词人 的思想感情。

1繁华热闹  寂寞冷清

2杀敌报国  心忧民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2)结合词的下片,分析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ƒ。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释】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典故出自《论语》,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ƒ“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典故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1、请解释“濯吾缨”中“缨”的意思

2、请写出“兰”“蕙”“菊”三种意象共同象征什么?

3、词人借“富贵非吾事”表达了什么情怀?

1、帽带。

2、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3、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这首宋词,然后答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全词是如何表现词人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答:

(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2)词人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