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14.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比较阅读叶赛宁的《夜》和郭沫若的《静夜》,然后答题。(共7分)
夜 叶赛宁 | 静 夜 郭沫若 |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
| | |
6.这两首诗都描绘了 ,都营造出 的意境。(2分)
7.两首诗的不同在于《夜》全篇描写眼前实景,从中传达诗人对 的热爱和他
的心境;《静夜》除了写实景还有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3分)
8.这两首同写月夜的诗,你更喜欢哪一首呢?说说你的感受。(2分)
6.夜景、月色 静谧美丽柔和
7.大自然 安适、宁静 想象 思念
8.自由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言只有理即可。
阅读王维《观猎》一诗,完成8~9题。(4分)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啼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8.这首诗的颔联历来被人所称道,请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这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2分)
9.诗中流露出将军怎样的感情?(2分)
8.渭水平原上猎物藏身的野草都枯萎了,猎鹰的眼睛显得特别锐利;积雪消融,骏马脚下再无滞碍,奔驰起来更加轻快。(意思对即可,2分)
9.流露出了将军成功狩猎后轻快、欢欣的心情。(意思对即可,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1)(2分)
答: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1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1分)
(2)(2分)
答: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1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8.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19.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18.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19.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 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乡关”的意思是_________。(2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引述了有关黄鹤楼的传说。
B.颔联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描绘了诗人登楼所见江上美景。
D.诗歌抒发了诗人旅途劳顿的愁绪。
7.(2分)故乡 8.(2分)D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16.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
17.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阅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一诗,完成题。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邯郸,今属河北。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⑴诗中具体描写诗人过冬至情景的诗句是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⑵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试分析这两组诗句在抒发情感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⑴抱膝灯前影伴身。(1分)抒发了诗人内心孤寂之情。(2分,达意即可)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分)两首诗都采用想象的表现手法,“想得”“不知秋思落谁家”都是虚写的场景;(1分)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思乡怀人之情。(1分)
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浩荡离愁百日斜”中的“离愁”既指诗人离开众多亲友的伤感之情,也指眼见朝廷衰落腐败的伤心之意。 B:“吟鞭东指即天涯”流露了作者挣脱束缚之后的轻松愉快之感。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了作者的心迹:人虽不在朝廷,但仍想着为国效力。 D:这首律诗是近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的言志抒情诗。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的作者是 ,词中提到的“天下事”指的 。
2.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沙场秋点兵”写的是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下阙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壮怀激烈到黯然伤神,波澜起伏,为大家手笔。
D.全词将现实和梦境形成相对比,现实中的词人壮志难酬,只有无限的愤慨和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