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西归绝句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2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2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21.反衬或衬托

22.(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5.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2分)

4 .答案: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5.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

评分:答对拟人手法得1分,分析正确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7.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8.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7.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

8.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评分: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8.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

9.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8、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评分:2分,答出一点即可。

10.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7.(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4分)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

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

9.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

10.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2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阅读古诗,完成(1)~(2)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第二句中的“吟鞭”是指 。(1分)

(2)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诗人的马鞭

答案: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

  古离别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3.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多么骀荡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

4、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3分)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1分)

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2分)

8.(1分)镜中看

9.(2分)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