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诗,答题。(6分)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 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

(2) 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bfa7cfcf6dc3434e.jpg]

社 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②豚栅:猪圈,此作动词“猪归圈”的意思

9、开头两句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答:

10、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A.

B.

C.

9、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10、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4分)

江天暮雪(马致远) 江雪(柳宗元)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1分)

9.(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2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

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9.(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全诗的诗眼是 。(1分)

(2)、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2分)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2分)

; ②

(4)、写出这首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2分)

(5)、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1)诗眼:“不怕”。

(2).示例:“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形象地突出了红军的壮举,是红军精神的外显;“暖”“寒”是一对反义词, “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感慨。  

(3).①腾越五岭;②疾跨乌蒙。

(4). 比喻,夸张,对偶。

(5).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请结合本诗作出分析。(2分)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1分)

(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近即可,2分)

(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意近即可,1分)

雨后池上(4分)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6.诗歌前两句着眼于“静”,写雨后池上的静态美。以“ ”、“明镜”、“ ”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2分)

17.本诗的后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表现了雨后池塘的另一种美。请你对后两句进行赏析。(2分)

16、(2分)水面平、照檐楹

17、(2分)由静而动,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宿新市徐公店(4分)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8、从诗中的“ ”“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2分)

19、“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2分)

18、  花落  未成阴  菜花

19、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

阅读《村晚》(宋·雷震),完成习题。(6分)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①陂(bēi):水岸。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7.(1)请展开想象,简要描述这首诗前两句中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3)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这首诗中的“横”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哪里。(2分)

1)水草长满了池塘,池水漫上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2分)(2)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3)“横”字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 (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七绝 梅花

南宋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坼”,chè ,破开,裂开,这里开放的意思。)

①.这首诗一、二两句写景,“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描绘出了梅花 特点。(2分)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

 ①白   茂盛

②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盛开的狂喜,愿与朵朵梅花互诉衷肠的爱恋之情。(扣住“喜爱”即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3分)

10、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3分)

9、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反衬、乐景哀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10、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