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这首《渡桑干》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干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

A:第一句写诗人远离家乡咸阳,在并州已经住了整整10年。 B:第二句写10年来,诗人虽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乡,但始终仅仅盼望而已。 C:最后两句通过“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重返故乡的绝望心情。 D: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运用形象、含蓄的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对客居地的热爱情感。

欣赏下面诗歌,回答问题(11分)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5.同为写雪,但两诗呈现出来的雪景却有不同的特点。试作说明。(3分)

16.“诗言志”,“志”指的是思想感情。甲乙两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是什么?各自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

甲:诗句 情感

乙:诗句 情感

17品味甲乙两文中加点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万里雪飘(形象地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

B.惟余莽莽(叠音,读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渲染出磅礴的气势。)

C.北风卷地白草折(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肃杀的气氛。)

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

18.对甲乙两文中画线句赏析不当的一句是( )(2分)

A.①句赋予雪中的群山高原以动态的美感,显出奔放活动的气势,神采飞扬的英姿。

B.②句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艳丽多姿,充满青春气息。

C.③句“忽如”二字用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达出了诗人对边塞奇寒既好奇又难忍的心境。

D.④句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用“愁”、“惨”修饰形容,为下文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15甲诗以“千里”“万里”“长城”“大河”写雪,画面雄伟壮阔,意在写雪景的壮美;乙诗写雪早,雪美,雪寒以及戈壁冰封,意在写边塞雪景的风光奇异。

16.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热爱祖国河山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朋友远别的担忧与惆怅

17. D    18. C

给乌兰诺娃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亮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

幻想更动人——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游行:

②结晶:

2.诗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

A.语意转换B.语意跃进C.语音延长D.表示解释

3.能表明诗歌描写的对象是舞蹈的依据是

( )

A.诗中的比喻手法B.诗中的对比手法

C.诗歌的副标题D.作者的感受

4.芭蕾舞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体现对芭蕾舞姿总体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

6.诗歌没有直接描写芭蕾舞姿的优美,而是通过写观舞的感受来反映舞姿优美,这种写法是间接描写。这种说法对不对

( )

7.这首诗押的是(A. an韵B. in韵C. ei韵D. en韵)。(在正确答案前打“√”)

1.①漂浮行走②比喻珍贵的劳动果实 2.D 3.C 4.软、轻、亮、静、美 5.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6.√ 7. B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9.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2分)

10.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2分)

9.时间顺序:观察从黑云翻墨到急雨骤降再到雨霁云收,因此可答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视线从天空、远山至雨珠、船头再到登楼望湖,因此可答空间顺序(只要答出一种即可)(2分)

10.示例:这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理解“跳珠”在本诗中的比喻义及其特定的表达效果即可)(2分)

游山西村(5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6.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全诗围绕诗眼突出了山西村的哪三美,以至诗对此颇为留念?(2分)

1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从情、景、理三方面分析其妙处?(3分)

16. 游  人情美  风光美(或风景美、景色美)  习俗美(或生活美) 17.情、景、理的高度统一:重重叠叠的山,往复回环的水,走着走着,仿佛没有了路,然而绕过柳林,穿过桃林,又一个桃红柳绿的村庄出现在眼前,抒发了诗人对这个“世外桃源”的无比喜爱之情,同时又揭示了人生哲理: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只要从情、景、理三方面分析,意对即可。)

下列对《泊秦淮》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杜牧,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B:首句运用了“互文见义”的写法,描绘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 C:第三句中的“不知”两字直接讽刺了当时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统治者。 D: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表达了作者忧时伤世的思想。

阅读《雨说》选段,选出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3分) 雨说(节选)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A:第一节诗句写出春雨步履轻盈,润物无声的特点。 B:划线诗句将春雨描绘成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寄托了诗人对中国大地的儿童的关爱之情。 C:诗歌主要运用了拟人、夸张、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写出春雨来临时的情形。 D:这首诗歌应用轻柔、亲昵而恳切的语气朗读。

【古诗赏析】

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7. 甲乙两段古诗所抒发的共同感情是 。(1分)

8.对两段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段写“雎鸠”在河中的沙洲上嬉戏、和鸣的情景,此情此景不禁拨动了“君子”的心弦。

B.乙段写“蒹葭”“白露”的清秋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的喜悦之情。

C.甲段中的“窈窕、淑”直接表现了女子的外表文静美丽和内心的善良,流露出对淑女由衷的赞美。

D.乙段中的“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写出了“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给人朦胧缥缈之感。

7.(1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8.(2分)B

阅读古诗,答题。(6分)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 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

(2) 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bfa7cfcf6dc3434e.jpg]

社 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②豚栅:猪圈,此作动词“猪归圈”的意思

9、开头两句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答:

10、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A.

B.

C.

9、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10、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