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闲。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6.本诗题目为“东栏梨花”,诗歌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梨花的?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是从梨花淡白之色和盛开之状两个方面来写的,表达出诗人看到梨花盛开而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惆怅之情。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6.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意思符合即可)
社日①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6.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
7.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6.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7.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7.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6.行 早春美景
7.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门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己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春”,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秋日行村路 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6.“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7.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
城 南 (4分)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20.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2分)
21.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2分)
20.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1.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7. 甲乙两段古诗所抒发的共同感情是 。(1分)
8.对两段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段写“雎鸠”在河中的沙洲上嬉戏、和鸣的情景,此情此景不禁拨动了“君子”的心弦。
B.乙段写“蒹葭”“白露”的清秋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的喜悦之情。
C.甲段中的“窈窕、淑”直接表现了女子的外表文静美丽和内心的善良,流露出对淑女由衷的赞美。
D.乙段中的“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写出了“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给人朦胧缥缈之感。
7.(1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8.(2分)B
阅读王安石的《钟山即事①》,回答下面问题。(6分)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②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②相对:对着山。
⑴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分)
⑵请赏析“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的“绕”或“弄”字。(2分)
⑶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诗词赏析
(2分)⑴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
(2分)⑵“绕”字写出啦涧水在竹林间静静流淌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弄”字写出了竹林西边翠绿的草地上,开满了繁星点点的花,春风一吹,在随风点头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
(2分)⑶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7.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
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
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8.“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7.B(在西京是看不到烽火的,这里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8.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