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几处” 能否换为“处处”、“谁家”能否换为“家家”,为什么?
答:
。 (2分)
2.诗人描绘了怎样一幅春景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分)
1.不能,因为“几处”“谁家”描绘出了初春景色的特点。初春时节,春寒料峭,鸟儿还不是很多,还没到鸟语花香之时,鸟儿北回只是各别现象。所以不是“处处”,也不是“家家”。
2.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景图,表达了对钱塘湖春天的喜爱和欣喜之情。
雨后池上(4分)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6.诗歌前两句着眼于“静”,写雨后池上的静态美。以“ ”、“明镜”、“ ”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2分)
17.本诗的后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表现了雨后池塘的另一种美。请你对后两句进行赏析。(2分)
16、(2分)水面平、照檐楹
17、(2分)由静而动,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这首诗选自《 》,作者是 _ _(朝代)的伟大诗人__ 。(3分)
20、本诗中最能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 _ (2分)
19、《杜诗详注》 唐 杜甫 (各1分)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分)
春 望(9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目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边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颔联中的“感时”和“恨别”分别与上下文的哪些内容相照应?从而可以看出它们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3分)
2、尾联表面写白发寥落,实际上是写了什么情感?(2分)
3、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名诗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 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4、用现代汉语说说本诗中千古名句的意思。(2分)
1、“感时”是感叹时世,指首联的内容:“别”是离别,指下面“家收抵万金”。在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实际上抒发了忧国思家的沉痛感情。
3、 4、略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闲。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6.本诗题目为“东栏梨花”,诗歌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梨花的?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是从梨花淡白之色和盛开之状两个方面来写的,表达出诗人看到梨花盛开而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惆怅之情。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6.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意思符合即可)
社日①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6.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
7.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6.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7.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7.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6.行 早春美景
7.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门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己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春”,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秋日行村路 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6.“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7.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