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阅读现代诗,完成后面14—15题。(共4分)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14、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吟咏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有什么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象征光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向往。

15、这是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请你阅读古诗,完成后面14—15题。(共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秋”字点明了季节。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

15、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请你阅读现代诗,完成后面14—15题。(共4分)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4、诗人写道 “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诗人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和他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博大深沉的爱。

15、表达了世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请你阅读古诗,完成后面14—15题。(共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5、(1)请写出“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所描绘的优美意境。(2分)

(2)这首诗写法上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⑴晚霞渐渐消逝,深秋的寒气笼罩夜晚,袭人肌体,天上的星斗随着夜色加深逐渐旋转,银盘似的圆月也无声的移动。

(2)抒发了作者与弟弟相聚后不久又不得不离别,不知以后何时才能再相聚的哀伤与感慨。

请对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一名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

怀远因月而起,所以首联就写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的情景,并使之成为相近的“传媒”和载体,生动形象地写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9题(6分)

  过零丁洋 砍头歌

  文天祥 夏明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1)“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分)

  (2)两首诗都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请分别结合其中的诗句加以分析。(4分)

 

(1)两个地名   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2)甲诗“人生……”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世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决心。乙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用直白的语言直接表达了为了正义宁死不屈的心境。(各2分,诗句1分,分析1分)

  

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完成下列题目。(4分)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迟日:春日

(1)用精彩的语句描绘一、二两句诗所体现的初春景象。(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2)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结合句中炼字,谈谈你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话的理解。(2分)

2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伸展而逐渐消失,翻涌的江水奔入茫茫无际的原野依旧滔滔东流。“随”与“尽”配合,“入”与“流”配合,写出了群山逐渐消失、长江由近而远的动态。意思对即可

23.表达对长江秀丽景象的赞叹和对故乡的留恋。

请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名句作简要赏析。(2分)

答:

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日”“春”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富有情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