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出冰心《春水·(三三)》的主旨。
春水·(三三)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短诗通过对墙角小花孤芳自赏的委婉嘲讽,告诫人们应该谦虚,力戒骄傲。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1.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山中景色?结合本诗内容略做说明.。
答:
2.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试作简要分析。
答:
1.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山中景色?结合本诗内容略做说明.。
答:是描写的深秋的景色,从“石出”“天寒”“红叶稀”可以看出。
2.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试作简要分析。
答:诗中前两句,寥寥十字,就描绘出典型的深秋景色——清水白石,苍山红叶,色彩鲜明和谐,景物错落有致,很富画意;后两句添写绿树荫浓,翠色欲滴,使得小诗格外清新隽永,情趣盎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或综观全诗,溪流,白石,红叶,翠绿;白色,红色,绿色,这所有的一切,醒目而又和谐地搭配在一起,错落有致,富有情趣。正是对这绚丽丰富、多姿多彩的“山景图”的描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 ((2分)
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写了作者被贬滴的地点和时间,突出了经历坎坷。
B.颁联引用两个典故借以表达物是人非而生出悲凉之情。
C.颈联采用对偶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
D.尾联表达出在听了白居易的唱歌后,对生活更加乐观。
7 .振作 8.D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句中的“百尺”是实数,表现楼很高。 B:第二句用夸张的手法写站在楼上就可以摘到月亮星星。 C:第三、四句中“不敢”和“恐、惊”是相呼应的,侧面表达了山寺之奇高。 D:全诗用了大胆的想象,把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7、由本诗衍化出的成语有 、 。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唐代诗人常见游历破山寺所写的一首题壁诗。
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
C.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D.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气氛。
7.曲径通幽、万籁俱寂(2分)8.B(2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4分)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诗歌前两句叙事,“ ”字交代了时间,“ ”词语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2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1.答:“夜”(“秋”) ; “频剪”(2分)
2.答:表达了女诗人月夜独处时的寂寞愁苦。(2分)
阅读古诗,完成21—22题。(共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什么却以“蓬”、“雁”自比?(2分)
2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请你自选角度,进行赏析。(2分)
21、(1)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2)如: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1)诗中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三个过程?请选取诗中的相关词句回答。(2分)
(2)请根据“晴天雨”的注释和相关诗句提示,说说“夏夜霜”是什么意思。(2分)
(3)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分)
(1)夕茫茫 → 灯火万家 → 月照平沙
(2)是月光照在沙滩上明白(银白)如霜的意思。
(3)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乐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其中任一种理解都可以)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分析诗歌的后两句,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渲染了一种迷蒙冷寂的气氛。(2 分)
(2)《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__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的写照。全诗表达了对国事的隐忧。(意思对即可,3分)
附参考译文:
孙叔敖是楚国的隐士。宰相虞丘向楚庄王推荐他,让他代替自己。孙叔敖作了三个月楚相,施行教化,引导百姓,上下和睦同心,风俗十分美好,执政宽缓而有禁必止,官吏不做奸邪的事,盗贼也没有出现。秋冬两季动员百姓进山采伐林木,春夏两季借助河流涨水运往外地,百姓能够得到自己谋生的门路,都生活得很快乐。
楚庄王认为楚国使用的钱币太轻,下令把小币改铸为大币,百姓感到不方便,都放弃自己的生业。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宰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不愿意住在那里,秩序很不安定 。”宰相说:“像这样有多久了呢?”市令说:“三个月了。”宰相说:“不用说了,我现在让市场恢复原状。”五天后,上朝,孙叔敖向楚庄王说:“前些日子更改币制,认为旧币轻。如今管理市场的长官来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不愿意住在那里,秩序很不稳定。’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以前的钱币。”庄王答应了,命令下达三天,而后市场恢复得像原来—样。
楚国民风是喜欢乘坐矮车,庄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马行,想下命令把车子改高。宰相说:“政令多次下达,百姓无所适从,不好。大王一定要改高车子,我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乘车的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君子不能够频繁下车过门槛。”庄王答应了。过了半年,人们都自动加高了车子。
请你阅读现代诗,完成后面14—15题。(共4分)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14、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吟咏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有什么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象征光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向往。
15、这是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