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21.诗的前四句,都统在“ ”字中;“ , ”写春望所见。(2分)
22.请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一简要赏析。(2分)
21.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2.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或: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手法,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2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答;
2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3分)
22、 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3、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别滁 欧阳修
花开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23.“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从首句可以看出作者离别时的怎样的心态?
24.请结合《醉翁亭记》的相关内容谈谈,欧阳修“醉”在何处?
23.豁达开朗 积极乐观 24、醉在老百姓的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盛情中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15分)
一片槐树叶
纪 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全诗分三节,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时间线索,“ —— —— ”;另一条是 线索,“伤感——回忆——企盼”,两条线同步并行,构成三块 、 、 。(4分)
2.“一片槐树叶”为何是“最使人流泪的一片”?(2分)
3.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飘着淡淡的槐花香”时的美丽景象。(50字以内)(3分)
4.请写出第一节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并简单分析(80字以内)。(4分)
5.你认为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什么深刻含义?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1.现在 过去 将来;感情;伤感过去,回忆过去,企盼将来。
2.它捡自故土,寄托了作者强烈的乡思和沉重的乡愁。3.略 力求具体生动。4.诗人初见槐花叶,如回故土,赞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又很快回到了现实,心情变成了伤感;飘零在外,有家难归,伤心而又无奈。5.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也许指古老的中国文化,也许指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和诗人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不变的追求。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3分)
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在诗中,与“甜”字相呼应的词语是“ ”,与“辛苦”相呼应的词语是“ ”。
(2)作者通过对“蜂”的描写,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请从两个角度回答。
①成蜜 采得百花②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讽刺不劳而获的剥削者。
钟山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18.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分)
19.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8.无声(涧水无声)、不鸣(一鸟不鸣)
19.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5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中庭地白树栖鸦”这一幅画面。(2分)
8.“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的好处。(3分)
7.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停下来,先后进入了睡乡。(2分)
8.“落”字用得新颖,它给人以动态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3分)新课标第 一网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5、(1)请写出“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所描绘的优美意境。(2分)
(2)这首诗写法上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⑴晚霞渐渐消逝,深秋的寒气笼罩夜晚,袭人肌体,天上的星斗随着夜色加深逐渐旋转,银盘似的圆月也无声的移动。
(2)抒发了作者与弟弟相聚后不久又不得不离别,不知以后何时才能再相聚的哀伤与感慨。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①忽西落,池月②渐东上。
散发③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④劳梦想。
注释:①山光:指山上的日光。②池月:池面上的月光。 ③散发:散开头发。古人平时都束发戴帽。散发说明去掉冠簪,表示闲适。④中宵:半夜
(1)开头两句中的“忽”“渐”两字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2分)
(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从什么感觉角度渲染了怎样的氛围?(2分)
(3)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怀?(2分)
(1)不能。这两个字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 “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还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大意对即可)
(2)嗅觉、听觉;清幽(或清静)绝俗。
(3)表达了诗人纳凉的悠闲和对友人的怀念。
阅读下面短诗,完成文后各题。(7分)
强者的座右铭
如果所有人都因害怕而离开了你,
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
就chǎng开心扉,孤军前进!
如果无人在狂风暴雨的茫茫黑夜里高举火把,
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
让痛苦点燃你心中的明灯,
让它成为你唯一的光明。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1分)
chǎng( )开心扉( )
⑵加“□”的“茫”字,查字典应查 部首,它在诗中的词义是 。(1分)
⑶有人将本诗题为“强者的座右铭”。请根据其内容,说说这是为什么。(2分)
⑷朗读本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采用怎样的语速?提出你的意见并简述理由。
(3分)
(1)敞 fēi (评分:1分。每个0.5分) (2 )艹 模糊不清 (评分:1分。各0.5分) ⑶要点:① 面对孤独要勇敢前进,把孤独的痛苦作为照亮自己前进的明灯。② 对人有励志修身、鞭策警省的作用。(评分:2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4)不设统一答案。①在感情把握上,只要不严重悖离原文的感情,如悲伤、绝望、消沉、忧郁等,不作严格要求;②语速的把握上,与所认定的感情要一致;③理由的阐述要依据文本。(评分:3分,情感、语速把握基本合理,理由阐述比较充分,2分;语言通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