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6.下面关于本诗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诗是一首写送别的七言绝句。 B:一二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劳歌一曲,缆解舟行。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呈现出欢快轻松的气氛。 C: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并不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以暮色苍茫,风雨凄迷之景表现孤寂落寞的离愁。 D: 这首诗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更富含蕴味,更有感染力。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红叶青山水急流”的画面。(30字左右)(2分)

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7.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诗的前两句“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以烟笼月移,显示送别后夜色的深沉。 B:后两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显示人去后周围的冷寂。 C:这四句诗,分别来看,首句写的是地面景,次句写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写的是近处景,末句写的是远方景,看似各自独立的四个画面,而又相互关连,融合为一。 D:全诗通过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送别后的凄凉寂寞之情。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描写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写春夏之景的两句是“ ___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漫成一首①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注释】①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所作,时间为唐代宗大历元年即公元766年,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即现在四川云阳前往夔州的船上。②联拳,屈曲貌。③拨剌(bōlà),象声词,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大异其趣。

B.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景,与一、三两句的“静”景对比鲜明。

C.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5.诗歌最后两句,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结合其内容,说说其中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4.A、B(A中,“江月去人只数尺”与“江清月近人”两句,就趣味而言,可谓异曲同工,绝非“大异其趣”。B中,其一,“风灯”并非“江风吹打桅灯”,而是指挂在桅杆上的渔灯。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其二,其时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见了。所以第二句也并未写“动”。)

【注意】选对A得2分,选对B得3分。

15.诗歌后两句,作者写景使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对比”“衬托”等说法也对)的手法。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以动衬静,愈见其静。透露出诗人对安谧恬静的自然生命的喜爱之情,可见其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客中九日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20.诗歌的第三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21.古人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5分)

20.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黄花以人的情感;含蓄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离乡在外的孤寂之情。

21.这首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通过“夕阳”细雨“寒塘”“黄花”等意象,渲染出凄凉的氛围,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常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双关、对偶、反问、设问、起兴等修辞要了解其艺术效果。“黄花应笑关山客”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黄花(菊花)以人的情感。从黄花的视角看关山客,委婉、含蓄、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离乡在外的孤寂之情。(意思对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抒情手法,考生应明确抒情的几种手法: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客中九日:指寄寓他乡过重阳节。细雨夕阳飞阁寒塘,渲染晚秋景象,触景生情,引出重阳思乡之情,巧用一个“笑”字,以黄花(指菊花)的视角来看这位关山客,反映了他一种无可奈何的远涉关山离乡在外的孤寂心情,但他表面上显得稍为轻松而不沉重。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2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 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C、

2、D


解析:

1、诗中的“风灯”一词,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都了解这是灯的一种,考查中都将之解为江风吹打桅灯,将一词拆开来解,如果鉴赏者具备一定的诗歌常识,就可以看到“风灯”与“船尾”对应。“船尾”是偏正关系的词组,故而“风灯”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这样亦不难区分答案中的错误了。

2、A项一、二句以骈偶句式写登楼所见,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写登楼所感。B项一、二句用非骈偶句式写所见,三四句以流水句式写所闻。C项一、二句以骈偶句式写“江山”、“花草”之景,三、四句又以骈偶句式写“燕子”、“鸳鸯”之物。

对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担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A.首句突写客中寒食景色,尾句遥念故园寒食景色,一起一收紧扣诗题。

B.“独”字是“空”字的延伸,又是“想”字的伏笔”,“想”由“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二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作用。

C.第三句居全诗主位,借景抒情,运笔曲折而又含蓄。

D.尾句景中见情,透露了诗人的归思,表达了对诸弟和故园的思念。

C


解析:

(第三句是直接抒写,无所谓“曲折”、“含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弯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谐。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题1】C

【小题1】C


解析:

【小题1】诗人写“江月”,即水中的月影,因人在舟中,所以江中的月影似乎离人只有数尺;又因江面十分平静,才能十分真切地看到“江月”。第三句中的“联拳”,是“屈曲”的意思,全句是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月光照耀着沙滩,沙滩上一群白鹭屈曲着身子在夜宿,境界十分恬适、静谧。通过全诗,我们就可感到,饱惊丧乱的诗人在舟中望着江中的月、桅杆上的风灯沙滩上的白鹭时心中油然而起的一种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当一条大鱼突然跃出水面发出拨剌声时,更突出了一个“静”。故A、B、D项分析恰当。诗的第二句中的“风灯”是一种有罩子能防风的灯,不是江风吹打桅灯,这一句其实还是写出一种“静态”,说它与第一句的静“对比鲜明”是不恰当的。C分析不当。

【小题2】这题涉及绝句体中“一句一绝”的格调。A项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前两句写出了诗人登楼远眺所及之美景,但三四两句却不着眼于写景,而是用具有哲理的的语言展示了诗人高瞻远瞩的襟怀。B项是唐代裴度的《溪居》诗,第三句“红尘飘不到”不是写景,而是写他居处的幽。D项是唐代柳宗元的《江雪》诗。全诗有山有水,有舟船,有飞雪,还有独钓的老渔翁,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诗的一、二句分别写景,但三、四句却要连起来才成为一幅景。A、B、D项均不合题意。C项是杜甫的《绝句》诗。诗中“迟日”即“春日”。首句写的是一幅春日江山丽的全景;第二句写了春风吹拂着花草,香气袭人的景色;三、四两句分别写了燕子衔泥飞上画梁,鸳鸯在暖暖的沙滩上栖息的画面,简单说来,“日、风、燕、鸳鸯”四句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成了一幅春景图,故选C。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