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析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1.这一诗段的叙事中心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定语多用数量词,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

1.写大堰河的凄苦身世和死后的凄凉,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同情,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恨。

2.更加突出了她生前的苦难和死后的凄凉。

3.扩展了诗歌的主题,表明大堰河只是受苦受难妇女的代表。

4.排比和反复

古诗文阅读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此词写于作者随康熙帝东巡还未出山海关的时候。榆关,即为山海关。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1).有人说此词描写了旅途的遥远、艰辛,你能找出相关的词句吗?(2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答:词人通过“山一程,水一程”和“风一更,雪一更”来表现旅途的遥远、艰辛。(1句1分)

(2). 答: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迫切思念之情。(2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①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②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如何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望”字起到统领全诗景物描写的作用。

(2)(2分)诗人用烟云茫茫、江水悠悠、夕阳渐沉(暮色苍茫)、寒鸦归巢来抒发自己眷恋祖国的深情和__失家的悲伤无奈。(相关景物回答得1分,抒发感情得1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4—25题。(4分)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24.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山中景色?结合本诗内容略做说明.。

25.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试作简要分析。

24、是描写的深秋的景色,从“石出”“天寒”“红叶稀”可以看出。

25 、诗中前两句,寥寥十字,就描绘出典型的深秋景色——清水白石,苍山红叶,色彩鲜明和谐,景物错落有致,很富画意;后两句添写绿树荫浓,翠色欲滴,使得小诗格外清新隽永,情趣盎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或综观全诗,溪流,白石,红叶,翠绿;白色,红色,绿色,这所有的一切,醒目而又和谐地搭配在一起,错落有致,富有情趣。正是对这绚丽丰富、多姿多彩的“山景图”的描绘。)(每题2分,共4分)

请你阅读现代诗,完成后面14—15题。(共4分)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4、诗人写道 “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诗人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和他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博大深沉的爱。

15、表达了世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4分)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诗歌前两句叙事,“ ”字交代了时间,“ ”词语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2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1.答:“夜”(“秋”) ;   “频剪”(2分)

2.答:表达了女诗人月夜独处时的寂寞愁苦。(2分)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1.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山中景色?结合本诗内容略做说明.。

答:

2.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试作简要分析。

答:

1.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山中景色?结合本诗内容略做说明.。

 答:是描写的深秋的景色,从“石出”“天寒”“红叶稀”可以看出。                                                                              

2.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试作简要分析。

  答:诗中前两句,寥寥十字,就描绘出典型的深秋景色——清水白石,苍山红叶,色彩鲜明和谐,景物错落有致,很富画意;后两句添写绿树荫浓,翠色欲滴,使得小诗格外清新隽永,情趣盎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或综观全诗,溪流,白石,红叶,翠绿;白色,红色,绿色,这所有的一切,醒目而又和谐地搭配在一起,错落有致,富有情趣。正是对这绚丽丰富、多姿多彩的“山景图”的描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7.(1)诗中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三个过程?请选取诗中的相关词句回答。(2分)

(2)请根据“晴天雨”的注释和相关诗句提示,说说“夏夜霜”是什么意思。(2分)

(3)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分)

7.(1)夕茫茫 → 灯火万家 → 月照平沙 

(2)是月光照在沙滩上明白(银白)如霜的意思。

(3)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乐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其中任一种理解都可以)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使人触目惊心;一个“ ”字,写出城空人稀,草木茂密凄凉,令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本诗颈联写战火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运用对偶、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争持续时间长。家书的弥足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家的感情。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鉴赏古诗的题。考查学生对诗中重要字词的理解。

【答案】破  深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鉴赏古诗的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理解能力。

【答案】夸张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