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2分)
①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2分)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①_种豆南山下_②_晨兴理荒秽_
③_带月荷锄归_④_但使愿无违__
2、(C)(3分)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中“草木深”表面上是写_________,实际上是写________。(2分)
8.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遍读全诗,请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7。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意对即可)
8.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
春望(4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
B.诗的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C.这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诗。
D.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运用了对偶。
20.这首诗主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19. C 20. 意思对即可。感时伤别、忧国思亲。
对《望岳》一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近而远,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 来的登岳。 B: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齐鲁青未了”,它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而是别出心裁地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似裂。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请你阅读现代诗,完成后面14—15题。(共4分)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14、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吟咏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有什么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象征光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向往。
15、这是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请你阅读古诗,完成后面14—15题。(共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秋”字点明了季节。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
15、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阅读杜甫的《春望》这首诗,完成21-22题。(6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1、这首诗主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2、杜甫诗素来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赞誉,历代评论家常常以《春望》为例,盛赞杜甫在炼字方面所下的功夫,请你试着谈谈本诗中“破”“深”二字的妙处。(4分)
21、表达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22、示例:“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赏析古诗:(8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8、填空(3分)
①首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是 ,杜少府“之任”的处所是 。
②诗中点明二人皆不在本乡,此别为别中之别的诗句是 。
19、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B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0、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3分)
18、城阙、五津 同是宦游人 19、B 20、这两句诗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它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赏析古诗:(8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8、填空(3分)
①首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是 ,杜少府“之任”的处所是 。
②诗中点明二人皆不在本乡,此别为别中之别的诗句是 。
19、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B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0、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3分)
18、城阙、五津 同是宦游人 19、B 20、这两句诗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它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