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浙江省东阳市,三,4分)

冰壶洞

明 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1) "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2分)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 .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钟乳的精巧美丽。

(2).对冰壶洞瀑布磅礴气势的赞美和无人赏识的感慨。

(2010浙江省杭州市,23,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

早 梅

唐 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2分)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3分)

(1)"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2010四川省眉山市,11,3分)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

(2010四川省乐山市,10,5分)诗歌鉴赏。

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

答:

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

答:

①(2分)

答: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②(3分)

答: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

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

(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2010山东省济宁市,二(1),3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评分:共3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意思对即可。

浙江金华2011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8.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19.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18.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19.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浙江义乌201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4分)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 (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2分,意思对即给分)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2分,意思对即给分

浙江舟山2011

书院二小松(4分)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5.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

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5.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16.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浙江温州2011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5.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 之情的自然流露。

16.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15.(2分)依恋(不舍、挽留)

16.(2分)

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浙江台州2011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16.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

17.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