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__________的环境。

2.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填空题 时间:2020-12-30 23:28:39 免费下载:《2010-2011学年度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Word试卷

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__________的环境。

2.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

本题关键词:南禅寺,南禅寺大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清真寺,广胜寺下寺正殿,建中寺,觉山寺塔,圣石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寺,佛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