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全诗以一个()字领起。

()会恶化社会心态。

A:利益诉求渠道不畅 B: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C:营造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 D:营造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

企业文化是给人典雅、轻松、温馨的感觉,是一种有品味的浪漫的情调,是精心营造的精神家园,让人们尽情地享受。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人们常说“诗言志”,这首诗表现得最为明朗,全诗以“ ”字总领,借景抒情,“歌以咏志”,表达了作者的博大胸怀,使全诗充满了 的情调。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成功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法,请你选择一种写法,结合诗歌内容加以阐释。

1.依次:观、苍凉慷慨

2.示例一:诗中作者成功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如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示例二:诗中作者成功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如描写海水和山岛,全是写实景,而描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则写的是虚景,相互映衬,表达了作者的博大胸怀。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意蕴?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

(1)一是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

(2)先写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再写一群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到了真挚的友情;三写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村夜(4分)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7.阅读上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1)诗的“霜草苍苍虫切切”一句中用 两个意象营造了秋夜凄清的氛围。(2分)

(2)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富有变化,请结合相关景物描写,分析前后情感有怎样的变化?(2分)

(1)霜草、虫(2分)

(2)由孤独寂寞,变得惊叹喜悦。(2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7、由本诗衍化出的成语有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唐代诗人常见游历破山寺所写的一首题壁诗。

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

C.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D.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气氛。

   7.曲径通幽、万籁俱寂(2分)8.B(2 分)

阅读《蒹葭》一诗的第一节,按要求做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邀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的第一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__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____________的情调。

萧瑟冷落   凄清落寞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蒹葭》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起笔就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的诗句是                         

②刘方平在《月夜》中,叙写了春气萌发、蛰虫涌动的诗句是                

           

①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②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古诗文名句默写((1)(2)选作一题,(3)(4)选作一题,第(5)必作)(6分)

(1) ,一览众山小。

(2) ,载不动许多愁。

(3)《论语》中强调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吾日i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

(4)《诗经》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涛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情调的句子是:“蒹葭苍苍,。”

(5)默写八年级(下)龚自珍《己亥杂诗》。

会当凌绝顶(1分);(2)只恐双溪舴艋舟(1分);(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分);(4)白露为霜(1分)。说明:每句错一字该句不给分,四题全答只按(1)(3)给分,只答(1)(2)或者(3)(4)只按(1)或者(3)给分。 (5)(4分)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且l天涯。落红不是尢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说明:每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给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