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⑴诗中“牙璋”、“凤阙”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⑵“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⑴牙璋:兵符。 凤阙:皇宫。(2分)
⑵“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诗人想要投笔从戎,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表现诗人他对不平凡的战斗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4分)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2分)
(2)“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武 侯 庙①
唐·杜 甫
遗庙丹青②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注释]①武侯庙:在夔州,祭祀诸葛亮(武乡侯)。 ②丹青:两种颜料,此指诸葛亮绘像。
16.诗中作者借草木的 ,写出了武侯庙 。(2分)
17.诗的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茂盛 人迹稀少,荒凉冷落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第二空答到“荒凉”即可。
17.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也抒发了诗人不能实现远大抱负的抑郁之情。
评分标准:共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满分。
冷香菊
(宋)陈荣卿
晚秋风紧晓霜严,香阵飘飘透竹帘。
荒径幽林甘冷落,肯于人世学趋炎?
21.本诗一、二两句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2分)
22.“托物言志”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21.描绘的是菊花在寒风凌厉、晓霜浓重的深秋时节灿然开放,清香四溢的情景。
22.诗歌后两句“荒径幽林甘冷落,肯于人世学趋炎”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写菊花甘于冷落,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自甘寂寞·不趋炎附势的思想情操。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⑴“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前朝”是指什么朝代?(2分)
答:
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什么主旨?(4分)
答:
⑴(2分)吴//东吴//三国
⑵(4分)议论(1分)//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3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开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1)这首诗运用烘托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特点: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千古流传,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分)
(1)(2分)高(高耸、高大、高耸入云等。意近即可)
(2)(3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雁和山懂得人的心意,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来的情境(1分),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1分)。
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
【宋】杨万里
一晴一雨路干湿,半淡半浓山叠重。
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7.品析“远草平中见牛背”中“见”的妙处。(2分)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一会天晴一会下雨,路上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天边的山峰重重叠叠,半淡半浓。
B.全诗看似写全景,实则以道路和远山为背景,着重描绘的是草间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全诗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
C.诗人写景不断变换角度,近景、远景、中景交替,点、线、面组合,汇织成一幅色彩绚烂、热情奔放的画面。
D.这首诗平易自然,构思新巧,语言明了,清新流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7.(2分)“见”通“现”,写出在远处齐刷刷的草丛中,牛背时隐时现的情景(1分); “见”字化静为动,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宁静优美的农村景象、清新淳朴的田园风光跃入眼帘。(1分)(或:让人体会到悠闲自在,惬意喜悦的情绪。或:抒发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之情,平淡中见韵味,给人留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共 2分。写出“见”在句中的含义1分;分析化静为动的写法或者体会悠闲自在、热爱农村风光的情绪等效果的1分)
8.(2分)C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说说你的理由。(3分)
⑵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试加以评析。(2分)
⑴(3分)描写的是早春景象 从早莺、新燕、渐欲迷人眼的乱花、刚能没马蹄的野草等景物可以看出
⑵(2分)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诗人被贬谪到江州时作此诗。
11、全诗写得有声有色,请问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夜雪”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4分)
11、第一句,从触觉角度感知衾枕之冷,可见雪大;第二句从视觉角度见窗户之明,说明雪大、雪深;第三、四句从听觉角度闻折竹之声,可知雪重。(“触觉”“视觉”“听觉”各1分,具体分析1分)
12、夜深了,仍时时传来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衬托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诗人彻夜无眠,透露了诗人谪居江州时的孤寂心情。(结合诗歌内容2分,情感2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6—17题(4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①吴姬:卖酒的女子。 ② 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
16.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_______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热烈温馨的气氛。
17.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 ,
。”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
16、酒17、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