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2-23题。(4分)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22、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3、忧国忧民(意思相同即可)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①柳宗元早年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的柳州。这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20、“割”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前两句以剑喻山峰,谓其割人愁肠,“割”字照应上句“剑铓”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作者愁苦之深。(答出愁苦之深即可得满分)
21、贬谪之恨,思乡之愁。表达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遭贬的愁,二是对故乡的思。
阅读杜甫诗,完成9、10两题(5分)
绝 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9、用自己的话翻译本诗的前两句。(3分)
答:
10、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9、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3分)
10、表达了诗人思归又不能回归的伤感(无奈)情绪。(2分)
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诗歌,完成8—10题。(7分)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渡荆门送别》是25岁的李白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第一次出蜀东下途中所作。后世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甚妙,请你点评妙在何处?(2分)
9、《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中年的李白失望离京后所作,试分析诗尾“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含义。(2分)
10、李白的诗风以”浪漫飘逸”著称,请任选上面两首中的最能体现李白浪漫风格的一组诗句,加以赏析。(1+2分)
选择的诗句:
赏析:
8、(1)妙在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2分)
9、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无法解决,他总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只能以“散发弄扁舟”来摆脱苦闷,虽是消极、幻想之词,但也表示了他与恶势力的决绝、不甘沉沦的思想。(2分)
10、例1: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1分)
赏析:运用奇特的想象,写出神驰宇宙、摘取明月的豪情,进一步渲染了双方举杯畅饮后谈古论今的兴致,表现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2分)
例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赏析:将水中圆月比喻为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想像天上云彩构成了海市蜃楼,表现了江面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读《赤 壁》完成下列题目。 (4分 )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如果把诗歌的最后一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①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或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2分)②不好。原诗句 “铜雀、二乔”代指魏、吴,借“二乔” 被“锁”的命运形象地写出了东吴的失败和曹操得胜后的骄狂,改后的诗句过于直白,缺乏诗味。(2分)
诗歌鉴赏:4分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标题中的“送别”二字应该怎样理解?2分
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212186db463c26b0.gif] “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作者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
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能够说出故乡的水送行舟这一意思即可)
[41fef6615adda666.gif]衬托 1分 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
江岸的辽阔 。1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蓬侯骑,都护在燕然。
①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
抒发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感情?
答:
②请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
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写景,以实写虚,融情于景,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景中寓事、景中含情。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下面两个句子都写“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②李清照的词,具有女性独有的细腻,这使她成为 派的代表。这位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际遇的深沉伤感。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灵的意境,使她最终成为宋代词坛的杰出女作家。
诗歌鉴赏
① a、该句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b、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②婉约
阅读古诗《使至塞上》,完成10—11题。(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诗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
情感。(2分)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品读这一名句见到了什么样的“景”呢?请描述。(2分)
10、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失意飘零)内心情感。11 、在茫茫无边的沙漠之上,一缕烽烟直上云霄;在横贯沙漠、杳无尽头的黄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⑴诗中“牙璋”、“凤阙”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⑵“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⑴牙璋:兵符。 凤阙:皇宫。(2分)
⑵“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诗人想要投笔从戎,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表现诗人他对不平凡的战斗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