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

A:官渡之战;曹操,袁绍 B: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C:赤壁之战;周瑜,诸葛亮 D:官渡之战;周瑜,刘备

杜牧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A:官渡之战:曹操、袁绍 B: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C:赤壁之战:周瑜、诸葛亮 D:官渡之战;周瑜、刘备

诸葛亮篡改了《铜雀台赋》是为了证明曹操攻打东吴是为了()。

A:周瑜 B:孙权 C:土地 D:大小乔

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6分)

                咏赤壁     李 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诗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①。

注:铜雀:铜雀台,建安15年曹操建于魏国都城。二乔:乔公之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1)下面对两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3分)

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

B.李诗宏观地描写了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

C.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操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D.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操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E.杜诗则暗含对操军兵败的惋惜,慨叹偶然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2)就杜诗的后两句,写一段鉴赏性文字。(3分)

(1)C  E

   (2)示例①从假设角度反思历史,指出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历史可能改写。见解虽不一定正确,却表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才情,使全诗深沉而有韵味。示例②末句用典兼以借代,将没有偶然因素、历史可能改写的抽象思考表现得形象生动。(3分,抓准角度1分,结合诗句1分,效果分析1分)


解析:

(1)(C杜诗中未表明剑断戟折的是操军,且没有“苦战场面”的“展现”。E 杜诗没有“对曹军兵败的惋惜“)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咏赤壁 赤壁诗

李白 杜牧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①

① 铜雀:铜雀台,建安十五年曹操建于魏都城。

二乔:乔公之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15、下面对两诗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

B.、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操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C.、杜诗暗含对操军兵败的惋惜,慨叹偶然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16、对这两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李诗宏观地描写了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

B.、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操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C.、这两首诗在修辞手法运用和表达方式上各有不同。

15、C(诗中无对操军兵败的惋惜)

16、B(杜诗并没描写操军苦战场面)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