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

送友人 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7.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 的景象。(2分)

18.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7.苍凉 (悲凉凄凉凄清)

18.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1分)

15、王湾之后的当朝宰相张说,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写在办公的政事厅上,让人们好好学习。你觉得有何意义?谈谈你的理解。(2分)

16、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1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5、张宰相更看重的是此诗道出的人生气度和胸怀。

16、表达诗人思归盼归的乡情。

题海首座侠客像(4分)

陆游

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

功名不遣斯人了,无奈和戎白面郎!

注释:这首题画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时诗人六十岁。“首座”即首座法师,“海”,法师之名。本诗题咏的是海法师所拥有的一帧侠客图。

16.诗歌前两句,勾画了中原沦陷区的情状。诗句中最能反映中原沦陷的两个意象分别是

。(2分)

17. 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放翁……以诗外之事,尽入诗中……”。说说这首诗的“诗外之事”是什么?(2分)

16. 胡尘       遗民

17.“诗外之事”指一、二句所勾画的中原沦陷区的情状。这同“题侠客像”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离题甚远。

暮春

(宋)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①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

【注释】①冉冉:也作“苒苒”,柔美的样子。

24.诗歌一、二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暮春景色的什么特点?(2分)

25.“春草池塘独听蛙”,“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4.(2分)落花、绿阴;(1分,只答一点不给分) 万木葱茏,充满生机。(意思符合即可)[719e51e39e27aab6.gif] 25.(2分)在孤寂中,有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淡淡忧伤,也有一份笑对时序更替的从容和豁达。

对下列诗句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 开的景象。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 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 D:“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官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 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 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 10—11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境界。请说说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2分)

1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其中“ ”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10、“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或“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意对即可)

11、思念故乡(亲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歌鉴赏(4分 )

别滁 欧阳修

花开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23.“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从首句可以看出作者离别时的怎样的心态?

24.请结合《醉翁亭记》的相关内容谈谈,欧阳修“醉”在何处?

23.豁达开朗  积极乐观  24、醉在老百姓的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盛情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2-23题。(4分)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22、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3、忧国忧民(意思相同即可)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①柳宗元早年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的柳州。这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20、“割”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前两句以剑喻山峰,谓其割人愁肠,“割”字照应上句“剑铓”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作者愁苦之深。(答出愁苦之深即可得满分)

21、贬谪之恨,思乡之愁。表达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遭贬的愁,二是对故乡的思。

阅读杜甫诗,完成9、10两题(5分)

绝 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9、用自己的话翻译本诗的前两句。(3分)

答:

10、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9、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3分)

10、表达了诗人思归又不能回归的伤感(无奈)情绪。(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