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13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诗歌颔联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大景,为后人所称道。(1分)  

13.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12. 两岸阔(视野开阔,大江直流)  13.家书是从北固山寄往洛阳。诗歌末句抒发了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阅读《别云间》完成6--9题 (10分)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6、此诗首联写的内容是 。(2分)

7、颔联写出的悲痛的心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4分)

8、最能表现诗人坚贞的民族气节、大无畏的精神的一联是 (2分)

9、颈联、尾联各抒发怎样的感情?(4分)

颈联:

尾联:

6、回顾三年征战生活。7、一是哀个人之不幸,二是悲国事之不可收拾_。8、_尾联    9、颈联: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

尾联:表现出了作者誓死不屈、战斗不止的决心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分)

答: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1.“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 ,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评分标准:2分。意对即可。若两字均赏析,按前一个评改。

2.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评分标准:2分。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句中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望”,距离自远而近,时间从朝到暮,并由望岳而想象将来的登岳。 B: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C:尾联写出了诗人登上了泰山后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D:全诗洋溢着诗人蓬勃昂扬、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朝气。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几处” 能否换为“处处”、“谁家”能否换为“家家”,为什么?

答:

(2分)

2.诗人描绘了怎样一幅春景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分)

1.不能,因为“几处”“谁家”描绘出了初春景色的特点。初春时节,春寒料峭,鸟儿还不是很多,还没到鸟语花香之时,鸟儿北回只是各别现象。所以不是“处处”,也不是“家家”。

2.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景图,表达了对钱塘湖春天的喜爱和欣喜之情。

雨后池上(4分)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6.诗歌前两句着眼于“静”,写雨后池上的静态美。以“ ”、“明镜”、“ ”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2分)

17.本诗的后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表现了雨后池塘的另一种美。请你对后两句进行赏析。(2分)

16、(2分)水面平、照檐楹

17、(2分)由静而动,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这首诗选自《 》,作者是 _ _(朝代)的伟大诗人__ 。(3分)

20、本诗中最能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 _ (2分)

19、《杜诗详注》 唐 杜甫 (各1分)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分)

春 望(9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目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边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颔联中的“感时”和“恨别”分别与上下文的哪些内容相照应?从而可以看出它们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3分)

2、尾联表面写白发寥落,实际上是写了什么情感?(2分)

3、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名诗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 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4、用现代汉语说说本诗中千古名句的意思。(2分)

1、“感时”是感叹时世,指首联的内容:“别”是离别,指下面“家收抵万金”。在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实际上抒发了忧国思家的沉痛感情。

3、    4、略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闲。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6.本诗题目为“东栏梨花”,诗歌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梨花的?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是从梨花淡白之色和盛开之状两个方面来写的,表达出诗人看到梨花盛开而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惆怅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