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诗歌的前两句中“国破”与哪一个历史事实有关?诗人望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2分)

9、诗贵“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认为“花溅泪”“鸟惊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分)

8、安史之乱  望见了经历战乱后,长安城荒凉、杂草丛生的景象。9、其实花并非真在“溅泪”,鸟并非真在“惊心”。诗人借物之情写人之情,表达了自己感伤国事,怅恨离别之意。

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后面问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请简要赏析诗中加点的“争”“迷”两个字的表达效果。(3分)

 “争”字描写出了黄莺追逐嬉闹的情态,(1分)“迷”字的意思是使人眼花缭乱,写出了野花色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的特点。(1分)这两个动词都表现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1分)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后面问题。(3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人说尾联中“凌”字是全诗之神,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凌”是登临、登上的意思,这里写出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的豪迈之情,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度。   评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0、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分)

答:

11、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2分)

答:

10、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11、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7~18题。(4分)

梅 花

陈 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 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17.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18.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17.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18.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8~9题。(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诗歌题为“春望”,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人“望”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

9.诗贵“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认为“花溅泪”“鸟惊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8.望见了经历战乱后,长安城荒凉、杂草丛生的景象。(2分)

    9.其实花并非真在“溅泪”,鸟并非真在“惊心”。诗人借物之情,表达了自己感伤国事,怅恨离别之意。(2分)

  

阅读《露》这首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14.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2分)

15.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2分)

 14、默默无闻、乐观、心灵纯洁 

15、在生活中,即使我们很普通很平凡,或遇到困难我们仍然应该乐观向上,不要抱怨什么,应该永远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⑴⑵两个小题。(5分)

春日怀秦髯

宋·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⑴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⑵听流莺。

【注释】⑴晚节:指年事渐高。⑵日边:指天子近旁或国都。

⑴“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一句富有表现,请加以赏析。(2分)

⑵运用反衬是本诗在写法上突出特点,请具体分析并指出其作用。(3分)

⑴此句描写美丽的花朵向人们绽开了笑脸,不知名的春草新绿欲滴,运用拟人(1分),生动地表现了春光明媚、生机蓬勃的景象,表现了人们欢愉的心情(1分)。(描绘情景、指出修辞、“明媚(或美丽)”、“生机”各0.5分)

⑵作者以春色的美好反衬自己心情的苦闷(1分),又以心情的苦闷反衬对友情的执著(1分),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1分)

早梅(4分)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释】①迥:远。②经冬:过冬。 ③销:通“消”,融化。

15.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写出了早梅 的丰姿。(2分)

16.古人认为这首诗歌的第四句写得极妙,请你简要说说这句诗的妙处。(2分)


15.凌寒独开
16.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突出了早梅之“早”。
评分标准:第15题,意思符合即可,共2分。第16题,意思符合即可,共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7分)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6.请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示例①:水草丰茂,长满池塘,河水泱泱,漫及陂岸;日薄西山,犹被山衔,日映于水,似浸水中。

示例②: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7.抒发作者悠闲怡然的思想感情。(对乡村生活/自由生活的喜爱)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