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画面?(2分)
5.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外的北面, 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淌过
5. 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阙 题①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
8.(4分)(1)(1分)幽
(2)(3分)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联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2分)
答: 。
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
①示例:图画的构图美: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图画的线条美: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图画的色彩美: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图画的意境美: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答出其中一种即可,2分)
②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所见风光,表达了他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3分)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第二联描写荆门外景物,视野开阔,逼真如画,历来为人称道。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其画面。
(2分)
答: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1)连绵的山岭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消失,长江进入广阔的原野浩浩荡荡向东奔流。(2)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4分
(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3分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诗人的感情、对作品内容的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
(1)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2)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
【试题来源】中学生学习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 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答:
(1)(2分) 答: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
(2)(2分) 答:“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1分)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1分)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5.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16.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15.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2分,意思对即可。)
16.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2分,意思对即可。)
诗词鉴赏(3分)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1分)
⑵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下面《我爱你,中国》这段歌词中加点词语对表达爱国之情的作用是什么?(2分)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
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
我爱你森林无边
我爱你群山坞
我爱你淙淙的小河
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选取祖国的“南海”“北国”“森林”“群山”“小河”这些富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歌颂,使抽象的爱国之情变得具体、形象,避免了空洞。说明:本题2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1.(2分)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一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2.(2分)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
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语意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