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第15、16题。(4分)

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逢望我年轻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的故乡

15.本诗题目为“遥望”,请你说说诗人遥望的具体内容。(2分)

16.诗中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象征着什么?诗人这样说,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六十岁,年轻的时候(每点1分,共2分)

16、指的是人生路上的困难与挫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艰辛感受和顽强奋斗精神。(每个问题1分,共2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5分)

次北固山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防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诗贵意在言外,如本诗首联中“________”,暗指无余物矣;“________”暗指无人矣。颔联中“_________”、“________”,触景生情,感时伤世。(2分)

9.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

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然。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花鸟人格化,更突出了使人悲痛之深切。

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两联的内容。目光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觉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尾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愁苦之心。

8.山河在;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每空0.5分)

9.C。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齐鲁青未了”是作者乍一见泰山,惊叹“夫如何”之余的揣摩之景。

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这一景色。(30字左右)(2分)

(30字)

7.“会当凌绝顶”中的“会当”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示例:泰山横亘于齐鲁大地,连绵起伏,满山苍松翠柏,绿意葱茏,一望无际。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句意理解正确1分;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想象,能生动展现泰山苍翠连绵之景得2分。(注:字数不足20字扣除1分)

7.“会当”,一定要。作者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表现了他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回答出“会当”的含义1分 ,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分。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6.依据“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发挥想象,做一段景物描写。(40字左右)(2分) 

40字

7.本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歌咏了松柏 的“本性”,

表达了 的情怀。(2分)

6.示例:高山之巅,松树高耸挺立,枝干虬劲,绿荫凝碧。山风呼啸而来,卷起沙石无数,松树却岿然屹立。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句意理解正确1分;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想象,能生动展现风的强劲、松的坚毅,符合意境得2分。(注:字数不足30字扣除1分)

7.(不畏狂风严寒)刚劲顽强;自己对松柏一样坚贞自守高风亮节的追求和对弟弟的勉励。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 -22题。(共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2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分)

   21.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1分)

   2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意思对即可。修辞方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共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6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达何处,归雁洛阳边

7.解释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北固山下:_________;(2)客路青山外:_________

8.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的那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2分)

答:

7.(1)旅途中暂时停歇;(2)旅途。

8.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9.突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人应对生活充满乐观,积极向上。(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7题。(6分)

田 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注]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注释】赛罢田神:赛田神,是古代农村以祈盼丰收为内容的一种祭祀活动。

6.三、四句景物描写,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征?(3分)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6.宁静、清新、春浓

7.对春天、自然、农村生活的热爱,与民同乐的情怀。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5.品读全诗,生动的描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3分)

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5.大雪弥漫,遮天蔽日,天色昏暗,军旗上的图案颜色都变得模糊不清,暗淡无光;狂风呼啸,战马嘶鸣,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景物完整得2分,语言生动得1分。

6.抒发了作者投笔从戎,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投笔从戎”1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强烈的爱国情感”1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5分)

登岳阳楼 望洞庭

杜甫    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色,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8.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

同:

异:

9.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8.(3分)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仅答“辽阔”或“宏伟”也可,1分)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②从语言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2分)

9.(2分)《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昨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怀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每诗1分,计2分)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人选择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生动的描绘出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与活力。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这是词人对记忆中豪迈壮美的军营生活的描写“醉里”“梦回”表现出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灰烬”“血”“泥”写出了沦陷区的凄惨景象。 D: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诗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奇景,诗人用两个“定然”,语气肯定,将读者带入美好的现实世界。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