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答:
15.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分)
16.“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回答7—9题。(6分)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7、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 》 (1分)
8、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9、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5分)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3分)
1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2分)
9.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10.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像鸟儿一样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在自然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悠游自在的生活)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s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3、对本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诗写出了两种时间和两种空间,即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长安 。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24、选取一个角度赏析名句(2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3A24 从写景的角度看:“巴山夜雨” 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从情感的角度看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从意境的角度看: 想象与妻子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妻子团聚的相思之情。
从构思的角度看: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 跨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天的愁苦。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成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1)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联诗的内容。(2分)
(2)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深”字的理解
(4分)(1)战争连绵不断,一直到眼下的三月,家中音信全无,一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金
(2)“深”表面上写了城市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深藏诗人离乱伤痛的感慨。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12题。(5分)
秋夜曲
张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1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
1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3分,每点1分)
1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2分,“思念”“关心”各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第15、16题。(4分)
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逢望我年轻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的故乡
15.本诗题目为“遥望”,请你说说诗人遥望的具体内容。(2分)
16.诗中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象征着什么?诗人这样说,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六十岁,年轻的时候(每点1分,共2分)
16、指的是人生路上的困难与挫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艰辛感受和顽强奋斗精神。(每个问题1分,共2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5分)
次北固山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防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诗贵意在言外,如本诗首联中“________”,暗指无余物矣;“________”暗指无人矣。颔联中“_________”、“________”,触景生情,感时伤世。(2分)
9.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
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然。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花鸟人格化,更突出了使人悲痛之深切。
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两联的内容。目光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觉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尾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愁苦之心。
8.山河在;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每空0.5分)
9.C。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齐鲁青未了”是作者乍一见泰山,惊叹“夫如何”之余的揣摩之景。
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这一景色。(30字左右)(2分)
(30字)
7.“会当凌绝顶”中的“会当”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示例:泰山横亘于齐鲁大地,连绵起伏,满山苍松翠柏,绿意葱茏,一望无际。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句意理解正确1分;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想象,能生动展现泰山苍翠连绵之景得2分。(注:字数不足20字扣除1分)
7.“会当”,一定要。作者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表现了他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回答出“会当”的含义1分 ,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分。